首页 理论教育 平果市革命老区教育发展史,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

平果市革命老区教育发展史,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得到发展,初步形成从小学、中学到中专、大专的教育体系。全县基本扫除少、青、壮年文盲,普及小学教育,普及率达98%。一幼承担全县幼儿教育业务辅导任务。1990年,全县有小学168所,学生64996个,其中学龄儿童62451人,入学率达98%,基本完成普及小学教育任务;全县小学有教职工214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81人,一级教师1046人。此外,全县卫生系统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平果市革命老区教育发展史,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

1986年,平果县筹建职业中学,翌年设民族中学,实行高中由县、初中由乡(镇)办学和管理的办法。与此同时,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得到发展,初步形成从小学、中学到中专、大专的教育体系。1990年,全县有高完中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15所、乡镇中心小学7所、村完小151所、村教学点749个、民办初中3所、民办小学3所、幼儿园12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72个;在校学生共12585人,其中高中生1251人、小学生64996人(其中壮族55213人、瑶族2062人);学前班儿童6358人,幼儿园儿童1091人。全县基本扫除少、青、壮年文盲,普及小学教育,普及率达98%。1990年7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平果县列为全国首批实施“希望工程”试点县。1991年3月,凤梧乡仕仁小学改建为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被命名为平果县希望小学。截至1990年底,全县建有90幢教学楼,面积65208平方米,共抢修中小学危房18861平方米,其中新建校舍13572平方米、改建扩建105289平方米,使中小学的危房率由47.8%下降到2.31%。

(一)普通教育

1983年,平果县在城关初中附近办一所幼儿园称为平果二幼,原办的平果幼儿园称为一幼。一幼承担全县幼儿教育业务辅导任务。定为县示范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实行半托制,3足岁幼儿入园为小班,学一年升入中班,再学一年升入大班,共学三年毕业。1990年全县幼儿园有12个,共有幼儿7449名个,教职员工174名。

1981年,平果县开设“思想品德”课,全面贯彻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领导,整顿充实骨干小学,合并91所高完小、57个初小点。通过整顿,端正师生教学思想,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了提高。1983年,有少先队员42333人,占在校生80.7%。1990年,全县有小学168所,学生64996个(其中瑶族2062人、壮族55213人、苗族2人),其中学龄儿童62451人,入学率达98%,基本完成普及小学教育任务;全县小学有教职工214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81人,一级教师1046人。

1978年,平果县对中学教育事业进行调整,压缩高中,整顿初中,取消附中,开展中等教有结构改革。1985年,创建一所职业中学。停止榜圩中学招收高中生。1987年建立一所民族中学。此外部门办了3所初中属民办性质。1990年全县有高完中3所初中18所,学生12585人(其中高中生1251人),教职工8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172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10人。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占33.6%,县城占57%。初中毕业生升高中、中专占19%。1977年至1990年输送大专院校学生814名,中专技校2696名。(www.xing528.com)

在壮文教育方面,1982年平果县恢复壮委、壮校,借县氮肥厂、再借党校、后借师范学校房子开班上课,1982年起开始培训中专毕业生。1985年在原校地侧面建新校舍,1987年办小学试点班3期86人,有教职工32人(其中工友2人),其中本科3人、大专8人、高中1人、初中2人、中专16人。壮校共扫壮文盲38000人,向广西壮文学校输送14人。

在师范教育方面,平果师范学校于1979年在红旗山麓西侧建校,即现在校址。1982年设函授部,招收在职小学教师学习,1985年校名改称平果县教师进修学校。1958年至1987年,该校普通班毕业生有608人,培训小学教师1298人、初中教师270人、函授学员1008人。

此外,全县卫生系统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