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道路工程排水通畅策略

上海道路工程排水通畅策略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设置锯齿形街沟的条件根据上海市的经验总结,当道路中线纵坡小于0.3%时,就要采取措施保证路面排水通畅。由于街沟纵坡呈上下连续交替状,故称之为锯齿形街沟。因此设计时尽量少采用锯齿形街沟,设法调整道路中线设计纵坡,使之达到最小纵坡要求。

上海道路工程排水通畅策略

(一)设置锯齿形街沟的目的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坐落于地形平坦的地区,道路设计中为减少填、挖方工程量,保证道路中线标高与两侧建筑物前地坪标高的衔接关系,有时不得不采用很小的甚至是水平的纵坡度。这种纵坡对行车是有利的,但对排水却不利。尽管设置了路拱横坡,因纵坡很小使纵向排水不通畅,路面会产生局部积水,尤其在暴雨或多雨季节,积水面积更大,不仅妨碍交通,而且影响路基稳定性。因此,对设计纵坡很小路段,要设法保证路面排水通畅,其中设置锯齿形街沟(或称偏沟)就是一种有效方法。

(二)设置锯齿形街沟的条件

根据上海市的经验总结,当道路中线纵坡小于0.3%时,就要采取措施保证路面排水通畅。所以,《城规》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

(三)锯齿形街沟的设计

1.设计方法

图5-33 锯齿形街沟计算图

所谓街沟是指城市道路上利用高出路面的缘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地带作为排除地面水的沟道。在纵断面图上,正常设计时,道路中线纵坡设计线、缘石顶面线和街沟设计线是三条相互平行的线。锯齿形街沟的设计方法就是保持缘石顶面线与道路中线纵坡设计线平行的条件下,交替地改变缘石顶面线与路面边缘(或平石)之间的高度,在最低处设置雨水进水口,使雨水口处锯齿形街沟范围的路面横坡度增大,两雨水口之间分水点处的路面横坡减小,从而使路面边缘(或平面)的纵坡度增大到0.3%以上,达到纵向排水要求。由于街沟纵坡呈上下连续交替状,故称之为锯齿形街沟。

2.缘石外露高度

缘石外露高度不宜过低,否则将不能容纳应排泄的最大地面水流量,以致溢过缘石流到人行道上,影响行人交通;但也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行人跨越。一般,在雨水口处缘石外露高度hg=0.18~0.20m,在分水点处hw=0.10~0.12m,雨水口处与分水点处的缘石高差hg-hw宜控制在0.06~0.10m范围内。(www.xing528.com)

图5-34 锯齿形街沟示意图

(a)正常路缘式街沟;(b)街沟纵坡呈锯齿形;(c)透视图

3.分水点和雨水口位置

锯齿形街沟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分水点和雨水口的位置即街沟纵坡变坡点之间的距离,以便布置雨水口。如图5-31所示,设相邻雨水口间距为l,分水点至雨水口的距离分别为l1和l-l1;雨水口处缘石外露高度为hg,分水点处缘石外露高度为hw;缘石顶线纵坡(一般等于路中线纵坡)为i,左、右街沟底纵坡分别为i1和i2

由左侧高度关系hw+i1l1-il1=hg,得

由右侧高度关系hw+i(l-l1)+i2(l-l1)=hg,得

设置锯齿形街沟,虽然能保证纵向排水要求,但施工比较麻烦,雨水干管埋设深度随长度而增加,路面拓宽改建困难,且在街沟宽度范围内对行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时尽量少采用锯齿形街沟,设法调整道路中线设计纵坡,使之达到最小纵坡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