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区公路工程弃渣场地质勘察

山区公路工程弃渣场地质勘察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弃渣场初步勘察勘察范围弃渣场初步勘察的范围:各候选弃渣场及影响范围。④评价弃渣场地质环境的整体稳定性和适宜性。③开展弃渣场拦渣坝拟建场地勘察。表3.31弃渣场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表

山区公路工程弃渣场地质勘察

1)弃渣场选址原则及勘察方法

受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制约,弃渣场设置和弃渣场安全问题已成为山区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同时山区地质地貌环境脆弱,为保障山区生态环境,弃渣场选址和勘察应遵循如下原则:

(1)必须避开的路段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易发区或欠稳定的斜坡地段。

②河流、冲沟在雨季或汛期的行洪地段。

③与地下暗河系统联系密切的溶蚀洼地、落水洞地段。

④人口聚居区、高铁、交通干线、燃气管道、高压输电塔等大型工程相邻的斜坡上段。

(2)各阶段勘察的重点

弃渣场初步勘察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主要掌握候选弃渣场的微地形地貌条件、水环境,以及候选场地的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详细勘察则需要针对弃渣场安全、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布设综合勘察,有侧重地对拦渣坝、排水系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定量评价。

2)弃渣场初步勘察

(1)勘察范围

弃渣场初步勘察的范围:各候选弃渣场及影响范围。

(2)勘察精度及工作量

①候选弃渣场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地质纵横断面测量精度为1∶2 000。

②1∶10 000 弃渣场环境地质调查。

③弃渣场环境地质调查的地质观测点、刻槽采样点、螺纹钻等控制点密度,每平方分米(0.01 m2)图面不少于5 个。

(3)技术要求及评价内容

①开展1∶2 000 弃渣场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量及1∶10 000 环境地质调查。a.基本查明候选弃渣场的微地形地貌条件及水环境;

b.基本查明待选地段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层位、岩层产状;

c.基本查明待选地段土体的成因类型、岩性、工程地质性质及稳定性;

d.查明井泉出露情况及岩土体渗透性等水文地质特征;

e.调查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引发山洪、产生固体径流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f.基本查明上覆土体、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规模、稳定性及其影响;

g.掌握待选地段下游人口聚居区、大型工程等分布情况及布设弃渣场对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

②评价不良地质现象、水环境对弃渣场的影响。

③评价弃渣场对人口聚居区、高铁、交运干线、燃气管、高压输电网的影响。

④评价弃渣场地质环境的整体稳定性和适宜性。

⑤提出优化弃渣场选址的建议。

(4)主要成果

①弃渣场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表,见表3.30。

表3.30 弃渣场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表

②1∶10 000 ~1∶50 000 各路线方案弃渣场分布图

③1∶2 000 候选弃渣场工程地质平面图

④1∶2 000 候选弃渣场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

⑤螺纹钻、轻型勘探工程记录或展示图。

3)弃渣场详细勘察

(1)勘察范围

弃渣场详细勘察的勘察范围:审定路线方案弃渣场涉及的范围。

(2)勘察精度及工作量

①弃渣场工程地质测绘精度为1∶500。

②弃渣场排水工程纵断面测量精度为1∶500。(www.xing528.com)

③拦渣坝勘探精度为1∶200,拦渣坝纵断面控制范围达坝肩两端外侧20 m。

④拦渣坝勘探横断面间距:岩体裸露、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段为20 m,有上覆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段为10 ~20 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不超过10 m。拦渣坝工程地质横断面(含纵断面钻孔)以钻孔、轻型勘探工程为主,数量不少于3 个;钻孔揭露深度达完整稳定岩体以下3 ~5 m 为宜。

⑤拦渣坝持力层岩体和上覆土体分层采样试验,不同岩性样品试验成果不少于6组;软夹层、上覆土体增加抗剪试验。

⑥上覆土体分布广、厚度大或存在岩溶地质现象时,应布设地面物探,探测断面的位置及精度与工程地质纵横断面一致。

(3)技术要求及评价内容

①开展1∶500 工程地质测绘和断面测量。

a.复核弃渣场拟建场地上下游的微地形地貌条件及稳定性;

b.复核弃渣场拟建场地上覆土体的成因类型、岩性、厚度及稳定性;

c.复核弃渣场拟建场地上下游的水环境、冲沟规模、汇水范围面积、雨季发生山洪灾害的条件;

d.复核布设地区强降水、持续降雨、引发山洪的历史资料。

②开展1∶200 弃渣场排水系统各类工程拟建场地工程测量,提出选择排水方案的建议。

③开展弃渣场拦渣坝拟建场地勘察。

a.开展1∶200 ~1∶500 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纵横断面测量,掌握拟建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地质背景条件;

b.沿拦渣坝拟建场地纵横断面布设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揭露地基地质条件;

c.分段、分层统计试验成果,拟定拦渣坝拟建场地各段的地基地质参数;

d.结合水环境,评价拦渣坝拟建场地强渗透岩层的渗透性、渗透介质及分布范围等对拦渣坝安全的影响;

e.结合岩土体出露情况,分段评价拦渣坝的地基地质条件,拟定拦渣坝基础埋置深度及施工要求;

f.评价兴建弃渣场地质环境的整体稳定性和适宜性;

g.分段评价弃渣场拦渣坝及排水系统的施工地质条件,并提出安全施工建议;

h.评价排水系统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渗漏岩层的防渗漏建议;

i.分别评价弃渣场、拦渣坝、排水系统的工程地质适宜性;

j.提出保障弃渣场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措施建议。

(4)主要成果

①弃渣场勘察成果总报告。

a.弃渣场详细勘察报告或弃渣场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表(表3.31);

b.1∶500 弃渣场工程地质平面图;

c.1∶500 弃渣场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

d.钻探地质柱状图,轻型勘探工程展示图,岩、土、水试验报告,钻孔水文地质抽(提)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e.各种统计表、汇总表。

②弃渣场拦渣坝勘察成果。

a.1∶200 拦渣坝工程地质平面图;

b.1∶200 拦渣坝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c.1∶200 拦渣坝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d.钻探柱状图,轻型勘探工程展示图,岩、土、水样品试验报告,钻孔水文地质抽(提)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e.各种统计表、汇总表;

f.地面物探、声波测井报告及附图、附件。

③排水系统成果。

a.1∶200 排水系统工程地质平面图;

b.1∶200 排水系统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c.1∶200 排水系统工程地形及纵断面测量成果和记录。

表3.31 弃渣场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