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梯机房和井道:安全规范和尺寸要求

电梯机房和井道:安全规范和尺寸要求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上部不能设置机房时也可设置在井道旁的底层,称为下置式机房。该井道壁任何凸出物均不应超过5mm。顶部间距是为了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和保护在轿顶工作的维护人员,而在井道上部保留的一个安全空间。井道尺寸一般按照各品牌电梯制造企业提供的土建图决定,也可参考GB/T 7025.1—2008、GB/T 7025.2—2008、GB/T 7025.3—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相关要求建造。

电梯机房和井道:安全规范和尺寸要求

机房是装设曳引机和其附属设备的专用房间,一般情况下,机房都在井道的上面。当上部不能设置机房时也可设置在井道旁的底层,称为下置式机房。液压电梯的机房一般都在底层。目前,为了解决建筑物顶部不能设置机房,而下置式机房传动又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选用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将曳引机械安装在上端站的井道壁和导轨上,或安装在底坑,见图3-1b。

井道是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或液压缸柱塞运动的空间,由井道顶、井道壁和底坑底围成。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电缆。井道的顶一般就是机房的地面,曳引机的承重梁一般支撑在井道壁的上端。井道壁上还要安装导轨和层门,底坑底面上要安装缓冲装置和支撑导轨,所以井道结构应至少能承受运行时驱动主机和轿厢、对重施加的载荷、安全钳动作时通过导轨施加的载荷,以及缓冲器动作时施加的载荷。电梯机房与井道如图3-3所示。

(1)机房要求 电梯机房应是专用的房间,该房间应有实体的墙壁、房顶、门和(或)活板门。机房不应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也不应设置非电梯用的线槽、电缆或装置。

机房应用经久耐用、不易产生灰尘和非易燃材料建造,地面应用防滑材料或进行防滑处理,如抹平混凝土、波纹钢板等。机房顶和窗要保证不渗漏、不飘雨。

机房应有足够的尺寸,以允许人员安全和容易地对有关设备进行作业,尤其是对电气设备的作业,特别是工作区域的净高不应小于2m,而且还需满足以下要求。

1)在控制屏和控制柜前有一块净空面积,该面积:①深度,从屏、柜的外表面测量时不小于0.70m;②宽度,为0.50m或屏、柜的全宽,取两者中的大者。

2)为了对运动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在必要的地点以及需要人工紧急操作的地方,要有一块不小于0.50m×0.60m的水平净空面积。

供人员活动区域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0m。电梯驱动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0m的垂直净空距离。机房地面高度不一且高差大于0.50m时,应设置楼梯台阶,并设置护栏。机房地面有任何深度大于0.50m,宽度小于0.50m的凹坑或任何槽坑时,均应盖住。

机房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60m,高度不应小于1.80m,且门不得向房内开启。供人员进出的检修活板门,其净通道尺寸不应小于0.80m×0.80m,且开门后能保持在开启位置。门应装有带钥匙的锁,它可以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

楼板和机房地面上的开孔尺寸,在满足使用前提下应减到最小。为了防止物体通过位于井道上方的开口(包括通过电缆用的开孔)坠落的危险,必须采用圈框,此圈框应凸出楼板或完工地面至少50mm。

通往机房的通道应:设永久性电气照明装置,以获得适当的照度;任何情况均能完全安全、方便地使用,而不需经过私人房间,通道内也不应堆放杂物影响检修人员的通行。(www.xing528.com)

在机房顶板或横梁的适当位置上,应装备一个或多个适用的具有安全工作载荷标志的金属支架或吊钩,以便起吊重载设备。

机房应有适当的通风,同时必须考虑到井道通过机房通风。从建筑物其他处抽出的陈腐空气不得直接排入机房内。应保护电动机、设备以及电缆等,使它们尽可能不受灰尘、有害气体和湿气的损害。机房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否则应采取降温或取暖措施。

机房应设有永久性的电气照明,地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200lx。在机房内靠近入口(或多个入口)处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开关,控制机房照明。机房内应至少设有一个电源插座。机房尺寸一般按照制造厂的图纸尺寸,也可参照GB/T 7025.1—2008、GB/T 7025.2—2008、GB/T 7025.3—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相关要求建造。

978-7-111-38571-4-Chapter03-7.jpg

图3-3 电梯机房与井道

(2)井道要求 井道应用坚固的、非易燃和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制造;为了承受各种载荷力,井道应有足够的强度,必要时,应装设导轨支架梁。

井道是个封闭的空间,应能防止火焰的蔓延,且只允许有运行和功能必需的开口,如层门开口,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在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通风孔,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电梯之间隔板上的开孔等。

电梯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厢门框架滑动门的最近门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0.15m。每个层门地坎下的电梯井道壁应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垂直表面,它的高度不应小于1/2的开锁区域加上50mm,宽度不应小于门入口的净宽度两边各加25mm。这个表面应是连续的,且由光滑而坚硬的材料构成。该井道壁任何凸出物均不应超过5mm。超过2mm的凸出物应倒角,倒角与水平面的夹角至少为75°。该井道壁应连接到下一个门的门楣,或采用坚硬光滑的斜面向下延伸,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至少为60°,且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应小于20mm。

井道的总高度是由极限行程加上顶部间距和底坑安全距离构成。顶部间距是为了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和保护在轿顶工作的维护人员,而在井道上部保留的一个安全空间。在电梯发生故障、轿厢运行失控到极限位置时,不会发生轿厢或对重与井道顶相撞或脱出导轨。此时,轿顶若有工作人员也能有个藏身的空间。

底坑是井道位于最低层站地坎以下的部分。除缓冲器座、导轨座以及排水装置外,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整,底坑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在导轨、缓冲器、栅栏等安装竣工后,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井道尺寸一般按照各品牌电梯制造企业提供的土建图决定,也可参考GB/T 7025.1—2008、GB/T 7025.2—2008、GB/T 7025.3—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相关要求建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