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疲劳计算指南及常用表格

疲劳计算指南及常用表格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43 板厚(或直径)修正系数注:t为连接板厚度。表2-45 剪应力幅的疲劳计算参数注:构件与连接的分类见表2-46。表2-47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αf② 剪应力常幅疲劳式中 Δτ——设计应力谱中的最大剪应力幅;——循环次数n为2×106次的容许剪应力幅,按表2-45采用。

疲劳计算指南及常用表格

1)常幅疲劳条件下构件及其连接的名义正应力幅或剪应力幅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Δσγtσc] (2-181)

Δτ≤[Δτc] (2-182)

对焊接部位:

Δσ=σmax-σmin (2-183)

Δτ=τmax-τmin (2-184)

对非焊接部位:

Δσ=σmax-0.7σmin (2-185)

Δτ=τmax-0.7τmin (2-186)

式中 Δσ——构件验算部位的名义正应力幅;

σmax——计算部位应力循环中的最大名义拉应力(取正值);

σmin——计算部位应力循环中的最小名义拉应力或压应力(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

Δτ——构件验算部位的名义剪应力幅;

τmax——计算部位应力循环中的最大名义剪应力;

τmin——计算部位应力循环中的最小名义剪应力;

γt——板厚(或直径)修正系数,见表2-43;

σc]——正应力常幅疲劳极限(N/mm2),见表2-44;

τc]——剪应力常幅疲劳极限(N/mm2),见表2-45。

2-43 板厚(或直径)修正系数

978-7-111-43592-1-Chapter02-238.jpg

注:t为连接板厚度(mm)。

2-44 正应力幅的疲劳计算参数

978-7-111-43592-1-Chapter02-239.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0.jpg

注:构件与连接的分类见表2-46。

2-45 剪应力幅的疲劳计算参数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1.jpg

注:构件与连接的分类见表2-46。

2-46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www.xing528.com)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2.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3.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4.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5.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6.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7.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8.jpg

(续)

978-7-111-43592-1-Chapter02-249.jpg

注:箭头表示计算应力幅的位置和方向。

2)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的疲劳可简化为常幅疲劳,按下式计算:

① 正应力常幅疲劳

978-7-111-43592-1-Chapter02-250.jpg

式中 αf——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按表2-47采用;

Δσ——设计应力谱中的最大正应力幅;

978-7-111-43592-1-Chapter02-251.jpg——循环次数n为2×106次的容许正应力幅,按表2-44采用。

2-47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αf

978-7-111-43592-1-Chapter02-252.jpg

② 剪应力常幅疲劳

978-7-111-43592-1-Chapter02-253.jpg

式中 Δτ——设计应力谱中的最大剪应力幅;

978-7-111-43592-1-Chapter02-254.jpg——循环次数n为2×106次的容许剪应力幅,按表2-45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