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显著增强的物理含义及应用情况

地震显著增强的物理含义及应用情况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国民等研究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往往会出现非随机性增高,多数情况是由于震中周围的地震活动增强,也有的表现为更大范围的活动性增强。张国民等通过震例分析,总结出大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增强的主要特征如下:地震应变释放曲线呈加速形态,它是异常增强的标志,曲线加速需满足:①曲线有明显上升,整个曲线呈上翘弧形;②上升时间至少持续一年以上;③在曲线上升期间,年释放量至少是前3年平均释放量的2倍。

地震显著增强的物理含义及应用情况

20 世纪70 年代,郭增建提出震源是由应力积累单元和应力调整单元共同组合而成的,当区域应力场增强时,小的调整单元先发生破裂,并将应力转移集中到更大的积累单元,使积累单元应力增强而易于发生地震。刘蒲雄(1989)研究认为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张国民等(2001)研究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往往会出现非随机性增高,多数情况是由于震中周围的地震活动增强,也有的表现为更大范围的活动性增强。因此,大震发生前几个月甚至前几年,在孕育着强震的区域地震活动会出现非随机性的增强,中、小地震活动会出现显著增强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通过应变释放曲线加速和地震频次的增高进行表述。

张国民等(2001)通过震例分析,总结出大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增强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地震应变释放曲线呈加速形态,它是异常增强的标志,曲线加速需满足:

①曲线有明显上升,整个曲线呈上翘弧形;

上升时间至少持续一年以上;(www.xing528.com)

③在曲线上升期间,年释放量至少是前3年平均释放量的2倍。

(2)地震的空间分布显示一定的异常图像,例如增强活动往往出现在背景空区形成的晚期;伴随活动性增强,地震活动出现向空区内部收缩;而地震条带一般出现在区域地震活动增强的后期。

频度N是描述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最直观的统计量,中、小地震的频度作为判断地震活动性的一项指标,在地震预测中已经取得很多成功经验。

李海华等(1989)通过对西北地区的震例总结发现,频度的高值区域对未来强震危险地点和时间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陆远忠(1985)做了1966—1976 年期间发生在我国大陆的7 次7 级以上强震前震中周围区域的应变释放曲线,显示震前数年应变释放加速的过程是明显的。李永振(2012)基于该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地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程建武等(2002)应用能量应变释放曲线和地震频次曲线对祁连山地震带MS5.0 以上的20 次地震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地震在震中附近2o×3o范围内震前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地震活动增强持续时间为6~12 个月,其演化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背景-增强-平静-发震和背景-增强-发震。增强区能量释放曲线有明显的幂指数增长趋势。这些研究对更好地预测甘肃地区中、强震以及大震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