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位移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位移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移测量的允许偏差为±3mm,应进行重复观测评定。日照对高层建(构)筑物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由于地质或其他原因,当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发生位移时,应根据位移的可能情况,在其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设置观测点与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进行观测。

位移观测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1.观测方法

当建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移时,为了进行位移测量,应在其纵、横方向上设置观测点及控制点。如已知其位移的方向,则只在此方向上进行观测即可。观测点与控制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控制点至少须埋设三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及观测点与相邻的控制点间的距离要大于30m,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如图6-48所示,ABC为控制点,M为观测点。控制点必须埋设牢固稳定的标桩,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应进行检查,以防止其变化。建筑物上的观测点标志要牢固、明显。

978-7-111-49395-2-Chapter06-66.jpg

6-48 位移观测

位移观测可采用正倒镜投点的方法求出位移值,亦可采用测角的方法。如图6-48所示,设第一次在A点所测的角度为β1,第二次测得的角度为β2,两次观测角度的差数Δβ=β2-β1,则建筑物的位移值

978-7-111-49395-2-Chapter06-67.jpg

式中 ρ——206265″。

位移测量的允许偏差为±3mm,应进行重复观测评定。(www.xing528.com)

2.观测要点

(1)护坡桩的位移观测。无论是钢板护坡桩还是混凝土护坡桩,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受侧压力的影响,柱身均会向基坑方向产生位移,为监测其位移情况,一般要在护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2)日照对高层建(构)筑物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这项观测对施工中如何正确控制高层建(构)筑物的竖向偏差具有重要作用。观测随建(构)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一般每30m左右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的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竖向位置以使用天顶法为宜。

(3)建筑物本身的位移观测。由于地质或其他原因,当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发生位移时,应根据位移的可能情况,在其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设置观测点与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进行观测。和沉降观测一样,水平位移观测也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适用范围同表6-8,各等级的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分别为:一等为±1.5mm,二等为±3.0mm,三等为±6.0mm,四等为±12.0mm。

6-8 沉降观测点的等级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978-7-111-49395-2-Chapter06-68.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