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滦河流域气候水文特征及干旱灾害评估

滦河流域气候水文特征及干旱灾害评估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5滦河流域气候区分布图3.61961—2011年滦河流域月降水过程图3.71961—2011年滦河流域降水量空间特征图3.81961—2011年滦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图3.91961—2011年滦河流域月气温过程图3.101961—2011年滦河流域气温空间特征气温。图3.111961—2011年滦河流域年均气温变化潜在蒸散发。图3.151961—2011年滦河流域天然月径流过程图3.161961—2011年滦河流域天然径流变化

滦河流域气候水文特征及干旱灾害评估

滦河流域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中上游地区(承德以北)属于亚干旱气候大区,下游地区(承德以南)属于亚湿润气候大区(见图3.5)。流域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等特点。本书利用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对滦河流域降水、气温和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分析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数据(2000年以前)和水文模型模拟的数据(2000年以后)(气象水文数据来源及模型模拟结果评价详见第4章)。

(1)降水。滦河流域1961—2011年期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30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8%左右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其中,7—8月份降水占年降水的52%左右(见图3.6)。空间上年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坝上地区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为400mm左右;下游迁西以南降水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00mm以上[见图3.7(a)]。近50年来,滦河流域年降水量整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变化率为-10.6mm/10a(见图3.8),其中,滦河下游地区,如遵化、迁西、迁安、滦县、乐亭等,降水减幅较大,其变化率达-20mm/10a[见图3.7(b)]。从年代变化来看,整体上表现出“减—增—减”的特点。2000年以来,降水量减少明显,2001—2011年期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9mm,与2000年以前的多年平均水平(541mm)相比减少了9.6%,与降水丰沛的时段(1960s和1990s,年降水量为547.7mm、547.8mm)相比减少了10.8%(见图3.8)。

图3.5 滦河流域气候区分布

图3.6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月降水过程

图3.7 1961—2011年滦河流域降水量空间特征

图3.8 1961—2011年滦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

图3.9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月气温过程

图3.10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气温空间特征

(2)气温。滦河流域1961—2011年期间年均气温为5.6℃,其中,6—8月份平均气温在18℃以上(见图3.9)。空间上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下游地区年均气温在8℃以上,上游坝上地区年均气温普遍在3℃左右[见图3.10(a)]。近50年来,滦河流域年均气温波动上升,1961—2011年期间,年均气温变化率为0.3℃/10a(见图3.11),其中,上游地区增温速率在0.3℃/10a以上,下游地区增温速率普遍在0.3~0.4℃/10a之间,中游地区增温速率相对较小,大部分地区不足0.2℃/10a[见图3.10(b)]。从年代变化来看,1961—1990年期间,气温变幅较小,各年代年均气温稳定在5.2℃左右,但自1990年以后,尤其是1991—2000年期间,气温增幅较大,由1980s期间的5.3℃上升至6.0℃,增幅达0.7℃,而在2000年以后,温升速率减缓,2000s相对于1990s仅增加了0.2℃(见图3.11)。

(www.xing528.com)

图3.11 1961—2011年滦河流域年均气温变化

(3)潜在蒸散发。滦河流域1961—2011年期间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为975mm,其中,5—8月份潜在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44%(见图3.12)。流域潜在蒸发由南向北递减,上游多伦和围场等地区潜在蒸发在960mm以下,相对较低;下游平原区潜在蒸发量较大,一般在980mm以上,见图3.13(a)。近50年来,滦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变化率为-9.2mm/10a,其中,承德以北的中上游地区减幅相对较大,大部分地区变化率在-15mm/10a以上,而下游地区潜在蒸散发的变化率并不大,一般在-5mm/10a左右,见图3.13(b)。从年代变化来看,滦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呈现出先减后增的态势,1960s期间潜在蒸散发为1001.9mm,到1990s仅为945.4mm,减少了5.6%,但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2000s期间多年平均潜在蒸散发为977.0mm,相对于1990s而言增加了3.3%(见图3.14)。

图3.12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潜在月蒸散发过程

图3.13(一)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空间特征

图3.13(二)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空间特征

图3.14 1961—2011年滦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变化

(4)天然径流量。滦河流域下游滦县站控制面积为44100km2,约占全流域的98.6%,因此该站天然径流的变化特征能反映全流域的特征。滦县站1961—2011年天然径流量序列中,1961—2000年天然径流量来源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01—2011年的天然径流量是SWAT模型模拟结果(详见第4章)。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可知,滦县站1961—2011年期间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7.9亿m3,其中7—8月天然径流量占全年的56%(见图3.15)。近50年来,滦县站天然径流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961—2011年期间,天然径流量变化率为-4.3亿m3/10a,见图3.16(a)。从年代变化来看,天然径流量变化波动较大,呈现出“增—减—增—减”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天然径流量相对较大,年代均值均在40亿m3以上,而20世纪80年代和2000—2009年均值较低,不足30亿m3,尤其是2000年以后,仅为多年平均值的55%。

图3.15 1961—2011年滦河流域天然月径流过程

图3.16 1961—2011年滦河流域天然径流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