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瞬时输沙单位线方法在水文学概论中的应用

瞬时输沙单位线方法在水文学概论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流域汇流经验,1978年奥斯瓦德提出了泥沙单位线的概念和推求方法,同年威廉建立了泥沙瞬时单位线模型。分析历年实测降雨径流和泥沙数据,先依据输沙瞬时单位线滞时ms1与流域平均产沙强度Iscp关系式,ms1=a Ibscp优选确定ns和ks值,从而得到瞬时输沙单位线。其检验的4次雨洪输沙计算均达到预测要求,即沙峰相对误差小于20%,沙峰出现时间小于4Δt,结果见表9.1。表9.1输沙瞬时单位线计算结果

瞬时输沙单位线方法在水文学概论中的应用

借鉴流域汇流经验,1978年奥斯瓦德(Oswald)提出了泥沙单位线的概念和推求方法,同年威廉(Willams)建立了泥沙瞬时单位线模型。1988年,樊尔兰将威廉(Willams)模型应用于陕北岔巴沟支流的刘家河流域三川口站(21km2)的悬移质输沙过程计算,基本公式类似于Nash瞬时单位线,其形式为

式中 Γ——伽玛函数;

ns、ks——泥沙瞬时单位线参数;

其余各项与瞬时单位线相同。

分析历年实测降雨径流和泥沙数据,先依据输沙瞬时单位线滞时ms1与流域平均产沙强度Iscp关系式,ms1=a Ibscp优选确定ns和ks值,从而得到瞬时输沙单位线。该文用1961—1966年间的8次雨洪泥沙自记数据确定参数,用1967—1969年间的4次雨洪泥沙自记数据检验,计算时段为2min,求得该流域(www.xing528.com)

式中 a、b——经验系数和指数,其中,a=9.0,b=-0.2。

经优选参数为,ns=1.5,ks=。其检验的4次雨洪输沙计算均达到预测要求,即沙峰相对误差小于20%,沙峰出现时间小于4Δt,结果见表9.1。作者指出,在流域雨洪输沙过程预测中,输沙率峰值误差较易于控制在20%以内,但沙峰出现时间误差仅能控制在8min,即4Δt以内。作者还指出,还可将ms1[或as、bs,即式(9.19)中的系数和指数]与流域地理特征等因素建立关系,以便推广应用于无资料地区。

表9.1 输沙瞬时单位线计算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