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是被广泛应用的成语了,意思是说把风声和鹤的叫声当成了敌人追赶所发出的声响,把一草一木看成了敌人的军队,用来说明狼狈逃跑时惊吓恐惧的程度,这个典故讲的就是“淝水之战”的故事。出征的秦军总共有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总兵力接近百万。他看到晋军浩浩荡荡地开来,竟把山上的草木也当成了晋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是被广泛应用的成语了,意思是说把风声和鹤的叫声当成了敌人追赶所发出的声响,把一草一木看成了敌人的军队,用来说明狼狈逃跑时惊吓恐惧的程度,这个典故讲的就是“淝水之战”的故事。

淝水之战中,前秦投入兵力达百万之众,而东晋不过几万人马,兵力悬殊是显而易见的。

前秦帝国在军事实力上占有压倒性优势,打败晋军统一全国似乎是毫无悬念的,但是前秦已故丞相王猛早就指出,在前秦内部的民族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不宜对南用兵。

实际上,苻坚发动这场战争之初,在前秦内部支持者就很少,包括皇后、太子在内的多数人都是持反对的意见,纷纷劝阻苻坚放弃这次军事冒险计划。然而苻坚此时好大喜功,轻敌自大,不顾群臣和皇族成员的反对一意孤行。

苻坚在一片反对声中下达了总动员令,命他的弟弟苻融率领步骑联合部队二十五万,担任先锋。出征的秦军总共有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总兵力接近百万。可是由于秦军是全线进攻,各支军队的步调并不一致。苻坚亲自率领的军队到达离秦晋边界不太远的项城一带的时候,凉州的兵马才刚到咸阳,这对秦军是不利的。

秦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传到江南,立刻在东晋朝廷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东晋政府紧急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谢琰、桓伊等八万人拒敌,另派胡彬率水军五千人增援寿阳。正像王猛等人所说的那样,此时晋朝内部权力斗争趋于缓和,自从掌握军权的桓温去世后,王谢两家大族跟桓氏家族达成和解,所以窝里斗已经不是主流了,维持一个利益分配相对平衡的局面才是各派力量的共识。

在东晋方面,此时唱主角的是谢氏家族——东晋社会名流、谢氏家族的掌门人、东晋的宰相谢安。在前秦大军压境之际,谢安派他的弟弟谢石率领大军出征,可大家心里都没底,很是惶恐。在这危急关头,身为宰相的谢安却显得异常淡定,他既不谈军事也不谈政治,只顾驾车郊游,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对前线的战事一概不问。

谢安派他的弟弟谢石率领大军出征,可大家心里都没底,很是惶恐。

此时秦军节节胜利,前秦大将苻融等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擒获守将徐元喜。而赶去增援的胡彬得知这个消息后只好退守峡石(今寿县西北),不久粮道又被秦军阻断,因此晋军前线更吃紧。这让苻坚更加轻敌了,他以为晋军已经被吓破胆了,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竟派前不久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到晋营劝谢石等投降。可是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到了晋营就给谢石等人带去了很多重要的情报,并给晋军出主意:“如果等到秦国的大军赶到,确实难以抵抗,应该乘敌人兵力还没有全部集中的时候,从速进军,只要打败了他们的前锋,挫败敌人的锐气,那么他们就会兵败如山倒,就能很容易地打败了。”

本来谢石心中胆怯,不敢交锋,只想打消耗战,但是朱序带来的情报却让他改变了主意,于是他派大将刘牢之率五千精兵迎战。刘牢之指挥士卒,渡河进攻,大破秦军。这一战竟然消灭了秦军一万五千人,让晋军士气大增。谢石的胆子也大了,他传令拔营起寨,分水陆两路向前推进。苻坚接到报告,登上城楼观看。他看到晋军浩浩荡荡地开来,竟把山上的草木也当成了晋兵。到这个时候,苻坚的轻敌之心才有所收敛,他对弟弟苻融道:“晋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看来这个仗也不是很容易打!”虽然苻坚现在觉得拿下东晋有一定的难度,但他还是按照原计划进军。

秦军直逼淝水,在岸边列阵。晋军到了河边,不好渡河,于是谢玄派人跟苻坚说:“如果你们把队伍后移几步,让我军渡河,这样一决胜负才算公平。”秦军将士当然不愿意,但是苻坚昏了头,竟然同意了,他说:“略退几步有什么关系,等到晋军渡到半途,我们派骑兵攻击,还怕打不赢他们?”(www.xing528.com)

半渡而击本来也是一条不错的计策,但是苻坚又哪里知道,晋朝的降将朱序等人根本就是向着晋军的。在前面的秦军往后移,而后面的大部队又没有得到任何后移的命令的时候,朱序等人就趁机在阵后大叫:“秦兵败了!”

秦军都信以为真,全军恐慌,阵脚大乱,顿时陷入无序状态。军士们争先恐后开始逃跑,很快引起连锁反应,一营逃跑,其他各营纷纷跟着逃,互相踩踏死伤无数,这样一场小小的混乱竟然导致整个战争的失败。

苻融骑在马上想要阻止军队逃跑,却被后退的兵士冲倒,坠下马来,后面冲上来的晋兵见到他,就把他杀死,战事很快发生了逆转。晋朝降将朱序、徐元喜等抓住机会逃回了晋军那里。

秦军一溃千里,根本不是晋军的对手。

晋军趁机收复寿阳,缴获苻坚乘坐的云母车以及大批器械、军资、珍宝、牲畜等,并俘虏了前秦任命的淮南太守郭褒。这一战,最终使苻坚一统天下的宏愿成为泡影,让东晋朝廷得以保住东南半壁江山。

此时的谢安非常淡定,捷报送来时他正在跟人下棋,他看完后就随手放在一边,继续下棋。但是,跟他对弈的客人却耐不住性子,问战况如何,谢安随口答道:“孩子们把贼兵打败了。”

谢安很能沉得住气,尽管他表面上显得神情淡定,其实他内心里激动异常,下完棋送走客人回屋时,他因为内心狂喜而脚步过重,踩断了木屐的后跟,对此他竟然没有感觉到。

淝水之战后,谢安在晋朝声名远扬,受到晋孝武帝的猜疑。谢安不得不来到广陵躲避嫌疑。公元385年,谢安病逝,时年六十六岁。谢安被后人称为“江左风流宰相”。

淝水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