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宣统元年祖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旅

宣统元年祖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旅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统元年,祖父以清廷太后宫大总管的身份,衣锦还乡。进行了一次所谓“光宗耀祖”的旅行。

宣统元年祖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旅

宣统元年,祖父以清廷太后宫大总管的身份,衣锦还乡。进行了一次所谓“光宗耀祖”的旅行

祖父说:“我由于家贫与人家呕了一口气出来,入宫当差,回故里算这次,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甲午年前后当小太监的时候,十月初,离老祖宗的生日很近,清例规定凡是万寿的日子,太监家里有什么事也不准告假。这时家里来信说:‘我的老父亲(曾祖父)去世了!’我暗地里掉泪,哭得嗓子都哑了。传戏时,硬着头皮也得去唱,老祖宗的万寿日是不能报丧事的,只好等到十月底停止演戏,才请假回家办丧事。那时我刚当上差,手头上还不富裕,师兄弟们给我凑了百十两银子,回家算是把丧事办完了。

“在咱老家吕官屯,一直是很穷的。灾年刚过,有了百十两银子能够买得起衣衾、棺材(最次的狗碰头棺材)就算很不错了。乡亲们当然对我另眼相看,过去不走动的亲友也走动了。

“等我第二次回家上坟,情况就有天地般的差别了。宣统元年我已荣任了太后宫大总管,官居二品,可以说是衣锦还乡。随从我的徒弟就有好几十名,还有御膳房的厨子十几名。

从北京坐火车路过天津时,天津巡警道杨以德亲自到车站接我。住在日本地(租界)芙蓉馆里,由徒弟张奎给我看门。杨以德拜访我,张奎不许他进去,不是说:‘我们老爷还没起’,要不然就是‘我们老爷午睡了’,‘我们老爷会客了’。杨以德来了七趟才见到我。

“到了杨柳青,静海县太爷宋某亲自来接我,换乘木船,县太爷亲自在御河岸上拉纤,把我送到吕官屯。

“当时有个笑话是县太爷‘溜桌’。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让御膳房跟来的厨子作几个菜,请县太爷赴宴。席上我请他吃饭,让他一个菜,他把一盘子菜都吃光了,再让一个,又吃光了,让他喝汤,他把一碗汤咕咚、咕咚全喝光了,让他喝酒,他把酒全喝下去了。(www.xing528.com)

“散席后,县太爷吃得酒饭过饱,动不了地,溜到桌子底下。我让人把他搀扶出去,因此落了个县太爷‘溜桌’的话柄。他在吕官屯一直伺候我回京,才回到县里去。

“在咱家吕官屯,我拿钱修了吕官屯庙。庙里开光唱三天大戏,把天津名角元元红、程永龙等全邀到吕官屯唱戏、贺庙,给全村老乡们看。又请了全村父老吃牛肉馅包子,有个本族人差点撑死。

“我放了三千两银子的赈济灾款,又拿钱打了一口甜水井。老家吕官屯全村原来只有两口苦水井,特别难喝。

“我给贫困的本家人张书田置了房子和地,给大哥张月峰盖了一所大四合套房,并立了堂号——德本堂。

“许多人都来看我。我没料到表兄弟大杏也登门来看我,他已经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乡绅,见到我直赔不是。他说:‘当时说话太绝了。’我说:‘没关系,要不是你那句话,我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份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