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学习结构工程图的视图和画法

快速学习结构工程图的视图和画法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房屋建筑的视图,应按正投影法并用第一角画法绘制。使用详图符号作图名时,符号下不再画线。形体上的截面,称为断面,将断面投影到面上,即为断面图。用此法剖切时,应在图名后注明“展开”字样。图1-50 水平斜轴测投影的画法轴测图的可见轮廓线宜用中实线绘制,断面轮廓线宜用粗实线绘制。轴测图的断面上应画出其材料图例线,图例线应按其断面所在坐标面的轴测方向绘制。

快速学习结构工程图的视图和画法

1.投影法

(1)正投影是视线(平行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的特殊投影。房屋建筑的视图,应按正投影法并用第一角画法绘制。自前方A投影称为正立面图,自上方B投影称为平面图,自左方C投影称为左侧立面图,自右方D投影称为右侧立面图,自下方E投影称为底面图,自后方F投影称为背立面图(图1-29)。

(2)当视图用第一角画法绘制不易表达时,可用镜像投影法绘制(图1-30a)。但应在图名后注写“镜像”二字(图1-30b),或按图1-30c画出镜像投影识别符号。

(3)立面图,相当于主视图,反映出物体长度和高度方面的形状和尺寸。

(4)侧立面图,相当于左(右)视图,反映出物体厚度和高度方面的形状和尺寸。

(5)屋面图,相当于俯视图,反映出屋面的形状和尺寸。

(6)平面图,相当于水平剖面图,反映出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

978-7-111-50776-5-Chapter01-45.jpg

图1-29 第一角画法

978-7-111-50776-5-Chapter01-46.jpg

图1-30 镜像投影法

(7)在绘制和阅读建筑(三视图)图时,各个视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1)主俯长对正———立面(主视图)和平面(俯视图)图在长度方向一定相等。

2)主左高平齐———立面(主视图)和侧立面(左视图)图在高度上一定相等。

3)俯左宽相等———平面(俯视图)和侧立面(左视图)图在宽度上一定相等。

2.视图配置

978-7-111-50776-5-Chapter01-47.jpg

图1-31 视图配置

(1)如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制若干个视图时,各视图的位置宜按图1-31的顺序进行配置。

(2)每个视图一般均应标注图名。图名宜标注在视图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用粗实线绘一条横线,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图1-31)。使用详图符号作图名时,符号下不再画线。

(3)分区绘制的建筑平面图,应绘制组合示意图,指出该区在建筑平面图中的位置。各分区视图的分区部位及编号均应一致,并应与组合示意图一致(图1-32)。

(4)同一工程不同专业的总平面图,在图纸上的布图方向均应一致;单体建(构)筑物平面图在图纸上的布图方向,必要时可与其在总平面图上的布图方向不一致,但必须标明方位;不同专业的单体建(构)筑物平面图,在图纸上的布图方向均应一致。

978-7-111-50776-5-Chapter01-48.jpg

图1-32 分区绘制建筑平面图

(5)建(构)筑物的某些部分,如与投影面不平行(如圆形、折线形、曲线形等),在画立面图时,可将该部分展至与投影面平行,再以正投影法绘制,并应在图名后注写“展开”字样。

3.剖面图和断面图

为了便于表达形体的内部构造,假想用一个剖切平面将形体剖开,移去剖切平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那一部分形体,画出余下部分的投影图,称为剖面图。形体上的截面,称为断面,将断面投影到面上,即为断面图。

(1)剖面图除应画出剖切面切到部分的图形外,还应画出沿投射方向看到的部分,被剖切面切到部分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剖切面没有切到但沿投射方向可以看到的部分,用中实线绘制;断面图则只需(用粗实线)画出剖切面切到部分的图形(图1-33)。数字标注在哪一侧,就表示向哪个方向投影。

978-7-111-50776-5-Chapter01-49.jpg

图1-33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区别

(2)剖面图和断面图应按下列方法剖切后绘制:

1)用1个剖切面剖切(图1-34)。

2)用2个或2个以上平行的剖切面剖切(图1-35)。

3)用2个相交的剖切面剖切(图1-36)。用此法剖切时,应在图名后注明“展开”字样。

(3)分层剖切的剖面图,应按层次以波浪线将各层隔开,波浪线不应与任何图线重合(图1-

978-7-111-50776-5-Chapter01-50.jpg

图1-34 1个剖切面剖切

978-7-111-50776-5-Chapter01-51.jpg

图1-35 2个平行的剖切面剖切

978-7-111-50776-5-Chapter01-52.jpg

图1-36 2个相交的剖切面剖切

978-7-111-50776-5-Chapter01-53.jpg

图1-37 分层剖切的剖面图

(4)杆件的断面图可绘制在靠近杆件的一侧或端部处并按顺序依次排列(图1-38),也可绘制在杆件的中断处(图1-39);结构梁板的断面图可画在结构布置图上(图1-40)。

978-7-111-50776-5-Chapter01-54.jpg

图1-38 断面图按顺序排列

978-7-111-50776-5-Chapter01-55.jpg

图1-39 断面图画在杆件中断处

978-7-111-50776-5-Chapter01-56.jpg

图1-40 断面图画在布置图上

4.简化画法(www.xing528.com)

(1)构配件的视图有1条对称线,可只画该视图的一半;视图有2条对称线,可只画该视图的1/4,并画出对称符号(图1-41)。图形也可稍超出其对称线,此时可不画对称符号(图1-42)。

对称的形体需画剖面图或断面图时,可以对称符号为界,一半画视图(外形图),一半画剖面图或断面图(图1-43)。

978-7-111-50776-5-Chapter01-57.jpg

图1-41 画出对称符号

978-7-111-50776-5-Chapter01-58.jpg

图1-42 不画对称符号

978-7-111-50776-5-Chapter01-59.jpg

图1-43 一半画视图,一半画剖面图

(2)构配件内多个完全相同而连续排列的构造要素,可仅在两端或适当位置画出其完整形状,其余部分以中心线或中心线交点表示(图1-44a)。

如相同构造要素少于中心线交点,则其余部分应在相同构造要素位置的中心线交点处用小圆点表示(图1-44b)。

978-7-111-50776-5-Chapter01-60.jpg

图1-44 相同要素简化画法

(3)较长的构件,如沿长度方向的形状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断开省略绘制,断开处应以折断线表示(图1-45)。

(4)一个构配件,如绘制位置不够,可分成几个部分绘制,并应以连接符号表示相连(图1-19)。

(5)一个构配件如与另一构配件仅部分不相同,该构配件可只画不同部分,但应在两个构配件的相同部分与不同部分的分界线处,分别绘制连接符号(图1-46)。

978-7-111-50776-5-Chapter01-61.jpg

图1-45 折断简化画法

978-7-111-50776-5-Chapter01-62.jpg

图1-46 构件局部不同的简化画法

5.轴测图

(1)房屋建筑的轴测图,宜采用以下四种轴测投影并用简化的轴向伸缩系数绘制:

1)正等测(图1-47)。

2)正二测(图1-48)。

3)正面斜等测和正面斜二测(图1-49)。

978-7-111-50776-5-Chapter01-63.jpg

图1-47 正等测的画法

978-7-111-50776-5-Chapter01-64.jpg

图1-48 正二测的画法

978-7-111-50776-5-Chapter01-65.jpg

图1-49 正面斜轴测投影的画法

4)水平斜等测和水平斜二测(图1-50)。

978-7-111-50776-5-Chapter01-66.jpg

图1-50 水平斜轴测投影的画法

(2)轴测图的可见轮廓线宜用中实线绘制,断面轮廓线宜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一般不绘出,必要时,可用细虚线绘出所需部分。

(3)轴测图的断面上应画出其材料图例线,图例线应按其断面所在坐标面的轴测方向绘制。如以45°斜线为材料图例线时,应按图1-51的规定绘制。

(4)轴测图线性尺寸,应标注在各自所在的坐标面内,尺寸线应与被注长度平行,尺寸界线应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尺寸数字的方向应平行于尺寸线,如出现字头向下倾斜时,应将尺寸线断开,在尺寸线断开处水平方向注写尺寸数字。轴测图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小圆点(图1-52)。

978-7-111-50776-5-Chapter01-67.jpg

图1-51 轴测图断面图例线画法

(5)轴测图中的圆径尺寸,应标注在圆所在的坐标面内;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应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测轴。圆弧半径和小圆直径尺寸也可引出标注,但尺寸数字应注写在平行于轴测轴的引出线上(图1-53)。

(6)轴测图的角度尺寸,应标注在该角所在的坐标面内,尺寸线应画成相应的椭圆弧或圆弧。尺寸数字应沿水平方向注写(图1-54)。

978-7-111-50776-5-Chapter01-68.jpg

图1-52 轴测图线性尺寸的标注方法

978-7-111-50776-5-Chapter01-69.jpg

图1-53 轴测图圆直径标注方法

978-7-111-50776-5-Chapter01-70.jpg

图1-54 轴测图角度的标注方法

6.透视图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效果图,宜采用透视图。

(2)透视图中的可见轮廓线,宜用中实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一般不绘出,必要时,可用细虚线绘出所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