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筏板基础内力计算方法-刚性板法

筏板基础内力计算方法-刚性板法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筏基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当平板式筏板较规则、柱距较均匀、板截面形状一致时,将筏板划分成条带,并忽略各条带间剪力产生的静力不平衡情况,将各条带近似地按基础梁计算其内力,此方法称为条带法。当筏板形态不规则、刚度不够大、柱距不等且荷载复杂时,应采用弹性板法。本节仅介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即条带法及双向板法,统称刚性板法,且侧重介绍筏基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此时即可按柱下条形基础计算其内力。

筏板基础内力计算方法-刚性板法

筏基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当平板式筏板较规则、柱距较均匀、板截面形状一致时,将筏板划分成条带(或称板带、截条),并忽略各条带间剪力产生的静力不平衡情况,将各条带近似地按基础梁计算其内力,此方法称为条带法。当梁板式筏基上柱网的长短跨比值不大时,可将筏基视为双向多跨连续板,用双向板法(倒楼盖法)计算筏基的内力。当筏板形态不规则、刚度不够大、柱距不等且荷载复杂时,应采用弹性板法。本节仅介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即条带法及双向板法,统称刚性板法,且侧重介绍筏基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对梁板式及平板式筏基需要进行的受冲切、受剪切承载力计算可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当筏基上柱荷载及柱距较均匀(相邻柱荷载差值及相邻柱距变化不大于20%),梁板式筏基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基的厚跨比不小于1/6,地基土强度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此时可认为筏基是绝对刚性的,受荷载后柱位之间不产生相对竖向位移,基底产生沉降但仍保持为一平面,筏基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假定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

首先确定筏基上荷载合力作用点及筏板形心位置,必要时采用增设悬挑长度的方法使二者尽量重合,以板底形心作为筏板x、y坐标系原点。再按式(2-75)求出筏板底净反力pj(x,y),如图2-44所示。

图2-44 刚性板法

式中:∑P——筏基上总荷载(kN);

A——筏基底面积(m2);

ex、ey——∑P的合力作用点在x、y轴方向的偏心距(m);

Ix、Iy——基底对x、y轴的惯性矩(m4);

pj(x,y)——计算点(x,y)处地基净 反力(kPa);

x、y——计算点对筏板形心坐标值。

[例题12]一刚性筏板基础,底面积为24.0×9.6m2,板厚0.8m,荷载分布如图2-45所示,按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假设求基底反力值。各柱荷载设计值:P1=3000kN,P2=2000kN,P3=1800kN,P4=2200kN,P5=1000kN,P6=1200kN,P7=1400kN。

解:(1)求筏板上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心)位置,按下式计算:

由题意可知,Mxi、Myi为零,且荷载分布以x方向中轴线对称,可见合力重心应在x方向中轴线上,设合力重心在y轴左侧,由各荷载对筏板左侧板边取力矩可求得合力重心在x中轴线上位置。

图2-45 例题12附图

即合力重心距左侧板边11.36m,该点离y轴距离ex=0.64m。

(2)求基底净反力pj(x,y)。

合力重心位于x轴,则y=0,按式(2-75)计算:

由荷载合力位置可知,基底反力最大值在左侧板边,该处距板形心x=12m。

pjmax=119.8+1.6×12=139(kPa)

pjmin=119.8-1.6×12=100.6(kPa)

为使荷载合力与筏基底板形心重合,可按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中介绍的调整基底形心位置的方法,将筏板两侧设计出相应的悬挑宽度即可。

按上述方法求出基底净反力后(不考虑整体弯曲,但需在端部1~2开间内将基底反力增加10%~20%),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各控制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但要确定该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却很复杂,工程实践中常将反力视为分布荷载,按倒楼盖分析筏基由局部弯曲引起的内力,下面介绍两种计算内力的方法:

1.条带法(图2-46)

当筏基上柱距及相邻柱荷载相差不大于20%时,可将平板式筏基按纵横两方向划分出若干条带(板带),柱列间中线即条带分界线,并假定各条带为互不影响的基础梁。此时即可按柱下条形基础计算其内力。假设计算点处柱荷载为P0,该柱相邻柱荷载分别为P1、P2,若P1、P2与P0差值大于20%,则该点计算荷载P按下式取用:

图2-46 筏基的条带法

并将P分布于该条带宽度方向上,再按倒梁法计算各截面内力。

注意,以上假设并未考虑各条带之间的剪力影响,各条带地基梁上荷载与地基净反力不满足平衡条件,此时可通过调整反力的方法得近似解。

在计算各条带弯矩值时,应注意各条带横截面上的弯矩并非沿条带横截面均匀分配,而是比较集中于各条带的柱下中心区域,计算时可将条带横截面上总弯矩的2/3分配给该条带的中心条(b/2宽的柱下板带),而该条带两侧宽为b/4的边缘条(跨中板带)则各承担1/6弯矩。为了保证板柱之间的弯矩传递,并使筏板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处于弹性状态,保证柱根处能实现预期的塑性铰,在柱下板带中,柱宽及柱两侧各0.5h0且不大于1/4板跨的有效宽度范围内,其配筋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数量的一半,且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弯矩。对横向条也如此对待。当用弯矩系数法计算各条带跨中弯矩时,弯矩取(1/10~1/12)pjl2,计算柱下支座弯矩时,l取相邻柱间距的平均值。

2.双向板法

当梁板式筏基上柱网两个方向的尺寸比不大于2.0,且柱网单元内未布置小肋梁(次梁)时,可将筏基视为承受地基净反力分布荷载作用的双向多跨连续板(若柱网间设置有次梁,则会将底板划分为长短边长比大于2的矩形区格,此时底板可按单向连续板考虑)。确定基础梁上荷载,则按沿板角45°分角线划分的范围,将筏板上的荷载划分为按三角形或梯形分布,并分配给相邻的纵横梁承担,如图2-47所示。

(1)底板计算。将筏板视为单列或多列连续板,其支承情况可分为以下五种状况,如图2-48所示。

①三边简支,一边固定;(www.xing528.com)

②两对边简支,两对边固定;

③两邻边简支,两邻边固定;

④三边固定,一边简支;

⑤四边固定。

连续板的中间支座可分为两种:

1)边跨中间支座(a支座);

2)中间跨中间支座(b支座)。

当按式(2-75)求算出地基净反力pj后,即可根据连续板系数表查出不同支承情况下的有关系数,计

图2-47 基底反力分配图

图2-48 连续板支承情况和支座分类

(a)单列连续板;(b)多列连续板

算出筏板跨中及支座弯矩。

在x、y方向的板跨中最大弯矩Mx、My分别为:

式中:i——第i种支承情况,指情况①~⑤;

φix、φiy——弯矩系数,按ly/lx=λ的数值大小及不同支承情况(指情况①~⑤)由有关结构计算手册双向板系数表查得;

pj——单位长度内的地基净反力,按式(2-75)求算。

边跨中间支座弯矩Ma为:

式中:i——边跨的板支承种类;

j——第二跨板支承种类;

xix、xjx——分配系数,由双向板弯矩系数表查得。

中间跨中间支座弯矩Mb为:

式中:i——中间跨的板支承种类。

ΔM可按下式简化计算:

式中:b——基础梁宽度,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对板跨中及支座进行配筋时,还应符合有关构造要求。

(2)纵横基础梁的内力计算。由图2-47可知,当基础梁围成的底板为正方形时,梁上各跨所受荷载为三角形分布;若围成的底板为矩形,梁短跨上荷载为三角形分布,长跨上荷载则为梯形分布。若地基净反力为pj,当ly>lx时:

因为梁中央的荷载峰值p1=p2(kN/m),当梁只受一边荷载时,p1=pjlx/2;当梁的两边有荷载时,p1=pjlx(lx指较小跨度的长)。根据地基净反力pj及荷载分布形式(三角形或梯形),即可求出梁的最大跨中弯矩。

式中:a——较小跨长度之半,a=lx/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