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使用与日常检查|消防安全技术

系统使用与日常检查|消防安全技术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信息查询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后,要确保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闭软件。4)以公安消防部门人员身份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能否查询所属辖区联网用户的日常值班、在岗等信息。

系统使用与日常检查|消防安全技术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投入使用后,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停。一旦发现故障,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组织修复。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经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并提前通知监控中心;恢复启用后,及时通知监控中心恢复。

(一)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使用与检查

联网用户人为停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时,要提前通知监控中心;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故障造成误报警超过5次/日,且不能及时修复时,应与监控中心协商处理办法。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应以最快的方式确认是否有火灾发生,确认火灾后,在拨打火灾报警电话119的同时,观察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是否将火灾信息传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用户服务系统向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提供该单位火灾报警和建筑消防设施故障情况统计月报表。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与测试:

1)每日进行1次功能自检。

2)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模拟生成火警,进行火灾报警信息发送试验,每个月试验次数不应少于2次。

(二)通信服务器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通信服务器软件投入使用后,要确保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闭软件。通信服务器软件必须由监控中心管理员进行维护管理,如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监控中心管理员应提前通知各联网用户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恢复启用后,应及时通知各联网用户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

通信服务器软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与测试:

1)与监控中心报警受理系统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2)与设置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的火警信息终端之间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3)实时监测与联网单位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通信链路状态,如果检测到链路故障,则应及时告知报警受理系统,报警受理系统值班人员应及时与联网用户单位值班人员联系,尽快解除链路故障。

4)与报警受理系统、火警信息终端、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其他终端之间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

5)每月检查系统数据库使用情况,必要时对硬盘进行扩充。

6)每月进行通信服务器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三)报警受理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报警受理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后,要确保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闭软件。报警受理系统软件必须由监控中心管理员进行维护管理,如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监控中心报警受理值班员应提前通知系统管理员;恢复启用后,要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

报警受理系统软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与测试:

1)与通信服务器软件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2)与通信服务器软件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

3)每月进行报警受理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检查内容与顺序如下:

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报警,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接收、显示、记录及查询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发送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2)模拟系统故障信息,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接收、显示、记录及查询通信服务器发送的系统告警信息。

3)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报警,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收到该报警信息,收到该信息后能否驱动声器件和显示界面发出声信号和显示提示。火灾报警信息声提示信号和显示提示是否明显区别于其他信息,报警信息的显示和处理是否优先于其他信息的显示及处理。声信号可以手动消除,当收到新的信息时,声信号是否能再启动。信息受理后,相应声信号、显示提示是否自动消除。

4)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报警,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收到该报警信息,受理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发送的火灾报警、故障状态信息时,是否能显示下列内容:

①信息接收时间,用户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单位信息,相关系统或部件的类型、状态等信息。

②该用户的地理信息、建筑消防设施的位置信息以及部件在建筑物中的位置信息。

③该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发送的不少于5条的同类型历史信息记录。

5)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报警,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对火灾报警信息进行确认和记录归档。

6)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手动报警信息,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将信息上报至火警信息终端,信息内容是否包括报警联网用户的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建筑物名称,报警点所在建筑物详细位置,监控中心受理员编号或姓名等;能否接收、显示和记录火警信息终端返回的确认时间、指挥中心受理员编号或姓名等信息;通信失败时是否能够告警。

7)模拟至少10起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故障信息,检查报警受理系统能否对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发送的故障状态信息进行核实、记录、查询和统计;能否向联网用户相关人员或相关部门发送经核实的故障信息;能否对故障处理结果进行查询。

(四)信息查询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信息查询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后,要确保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闭软件。信息查询系统软件必须由监控中心管理员进行维护管理,如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监控中心管理员应提前通知公安消防部门相关使用人员;恢复启用后,及时通知公安消防部门相关使用人员。(www.xing528.com)

信息查询系统软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与测试:

1)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2)与监控中心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

3)每月进行信息查询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检查内容与顺序如下:

1)以公安消防部门人员身份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能否查询所属辖区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

2)以公安消防部门人员身份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能否按《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表3-9-1所列内容查询联网用户的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3)以公安消防部门人员身份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能否查询联网用户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

4)以公安消防部门人员身份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能否查询所属辖区联网用户的日常值班、在岗等信息。

5)以公安消防部门人员身份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检查信息查询系统能否对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联网用户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联网用户的日常值班和在岗等信息,按日期、单位名称、单位类型、建筑物类型、建筑消防设施类型、信息类型等检索项进行检索和统计。

(五)用户服务系统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用户服务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后,要确保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闭软件。用户服务系统软件必须由监控中心管理员进行维护管理,如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监控中心管理员应提前通知联网用户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恢复启用后,要及时通知联网用户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

用户服务系统软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与测试:

1)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2)与监控中心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

3)每月进行用户服务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检查内容与顺序如下:

1)以联网单位用户身份登录用户服务系统,检查用户服务系统能否查询其自身的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及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是否能够包含《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表3-9-1规定的信息内容。

2)以联网单位用户身份登录用户服务系统,检查用户服务系统能否对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管理。

3)以联网单位用户身份登录用户服务系统,检查用户服务系统能否提供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数据录入、编辑服务。

4)以联网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身份登录用户服务系统,检查用户服务系统能否通过随机查岗,实现对值班人员日常值班工作的远程监督。

5)以不同权限的联网单位用户身份登录用户服务系统,检查用户服务系统能否提供不同用户、不同权限的管理。

6)以联网单位用户身份登录用户服务系统,检查用户服务系统能否提供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和火灾情况等信息。

(六)火警信息终端软件的使用与检查

火警信息终端软件投入使用后,要确保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连续运行,不得擅自关闭软件。火警信息终端软件必须由监控中心管理员进行维护管理,如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的,火警信息终端值班员应提前通知系统管理员;恢复启用后,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

火警信息终端软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检测与测试:

1)与通信服务器软件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2)与通信服务器软件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

3)每月进行火警信息终端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检查内容与顺序如下:

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手动报警信息,经报警受理系统受理确认以后,检查火警信息终端能否接收、显示、记录及查询监控中心报警受理系统发送的火灾报警信息。

2)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手动报警信息,经报警受理系统受理确认以后,检查火警信息终端能否收到火灾报警及系统内部故障告警信息,是否能驱动声器件和显示界面发出声信号和显示提示。火灾报警信息声提示信号和显示提示是否明显区别于故障告警信息,且是否优先于其他信息的显示及处理。声信号是否能手动消除,当收到新的信息时,声信号是否能再启动。信息受理后,相应声信号、显示提示是否能自动消除。

3)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模拟手动报警信息,经报警受理系统受理确认以后,检查火警信息终端是否能显示报警联网用户的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建筑物名称,报警点所在建筑物位置,联网用户的地理信息,监控中心受理员编号或姓名,接收时间等信息;经人工确认后,是否能向监控中心反馈确认时间、指挥中心受理员编号或姓名等信息;通信失败时能否告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