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地质第2版:雪崩的分类分析

工程地质第2版:雪崩的分类分析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雪崩分湿雪崩、干雪崩两种。但如果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绝不会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就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但是,干雪崩和粉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

工程地质第2版:雪崩的分类分析

雪崩分湿雪崩(又称块雪崩)、干雪崩(又称粉雪崩)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1.湿雪崩

湿雪崩也许是最危险的,它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快速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产生雪崩。湿雪崩都是块状的,速度较慢、重量大、质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越变越大,因此摧毁力也强。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要在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几乎崩完后,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但如果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绝不会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就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

2.干雪崩

干雪崩夹带大量空气,因此它会像流体一样。这种雪崩速度极高,它们从高山上飞腾而下,转眼吞没一切,甚至在冲下山坡后再冲上对面的高坡。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但是,干雪崩和粉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

3.雪板雪崩

不稳定且致命的雪板通常位于30°~45° 的开放坡面上——看起来很好的路线。通常由于重力的作用引发,发出“怦”的声音,同时破碎,并有很大可能裹挟着受害者。雪板雪崩也可能由自然因素引发,扫过数千尺,甚至经过平坦的路线。避免的方法就是大雪后待几天,让雪层之间冻结实再在上面行走(但危险的雪板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走路的时候注意空洞的“怦怦”声,这是不结实雪层的信号。(www.xing528.com)

4.松雪塌陷

松雪塌陷通常位于更陡峭的路线上,这种路线雪板留不住。这种雪崩是可预测的,开始下雪后雪坡就会崩陷。这种雪崩比较小,但是大的也很危险。最好的防范方法是:一旦看起来要下雪,就离开这种陡峭路线;如果下雪时在峡谷里或陡峭的坡面上,就在有遮蔽的地方设保护,并且爬到雪流走的主要通道那一面。

5.湿雪下滑

湿雪下滑是湿且重的表层雪崩,发生在春夏解冻或夏天的大风雪之后,相对容易预测。由于日照或 0° 以上的气温使雪变暖,这种雪崩一般发生在 30° 以上的雪坡,特别是夜间的雪没有被冻住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湿雪下滑通常由于攀登者引发,由一点向下成三角形扇面发生。一般是下方的人被扫走,下方人比上方引发雪崩的人处境更危险。避免湿雪下滑就要夜里攀登,上午之前离开雪坡。如果穿过一个可疑的坡面,记得保护下方的人。

6.冰 崩

冰崩包括冰塔和冰壁崩塌,通常由于中午较热或冰川运动引发。它可能引发下方雪坡的大规模雪板雪崩,从而导致整面山体的巨大雪崩。人们还无法预料冰崩的时间和规模,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可以大概预测这座山的冰崩的情况。如果要从看来不稳定的冰塔或悬冰川下通过时,速度要快,因为这种路线极度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