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革命:拉瓦锡与元素简史

化学革命:拉瓦锡与元素简史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瓦锡认为,“热”是一种假设没有质量的液体。一位名为W. 杰克逊的“实践化学家”制作于1799年的元素符号表,其中包括一种假想物质“热质”的符号拉瓦锡将他所谓的“元素”分成四类:“弹性液体”、金属、非金属以及“土质”。非金属这一类则包括“可氧化、可酸化的非金属性元素”。拉瓦锡意识到了一种同时代化学家无力探究的未知元素的存在,这是一项格外惊人的成就。1808年发现的硼是拉瓦锡曾预言过的元素。

化学革命:拉瓦锡与元素简史

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本论述》中,拉瓦锡将“元素”定义为:不可通过(当时已知的)任何分解方式继续分割的化学物质。他预料到,未来会有新的分解方法出现,使得他列出的某些元素丧失元素地位。因此他补充说,鉴于“我们迄今尚未发现分解它们的方法”,它们看起来便是单纯的物质,并且“直到实验和观察”证明它们可以进一步分解之前,姑且将其视作元素。

目标在望,其重要性促使我承担起这项工作,在我看来,它似乎注定要给化学带来一场革命。难以计数的实验仍有待进行。

——拉瓦锡,1773年笔记

拉瓦锡列出了33种不可再分的物质。其中23种确实为元素,还有两种根本不属于物质,包括热和光。拉瓦锡认为,“热”是一种假设没有质量的液体。这一概念乍看之下类似于燃素,实则有本质区别:拉瓦锡认为,正是“热”导致其他物质在受热时膨胀起来。也就是说,加热某种东西,就是向这种东西添加“热”这个元素。“热”没有质量,但是占据空间,因此迫使受热物体散开,从而增大了体积——先别急着对这种荒谬的解释嗤之以鼻,别忘了,现代的“暗物质”概念也用了差不多同样的方式,来解释宇宙的不断膨胀。

一位名为W. 杰克逊的“实践化学家”制作于1799年的元素符号表,其中包括一种假想物质“热质”的符号
(www.xing528.com)

拉瓦锡将他所谓的“元素”分成四类:“弹性液体”、金属、非金属以及“土质”。弹性液体即当时已知的几种气体:氢、氧、氮,外加光和热。金属这一分类下有17个成员,拉瓦锡将它们描述为“金属性,可氧化,并可与酸中和以产生盐类”。在这个分类下,他所列出的全都是货真价实的元素: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砷以及锑(最后两种目前被归为类金属)。非金属这一类则包括“可氧化、可酸化的非金属性元素”。他在这个分类下罗列了三种真正的元素:磷、硫、碳,以及他称之为硼酸素、盐酸素和氢氟酸素的东西,后人判断他指的其实就是硼、氯和氟,只不过当时无法将其分离出来。拉瓦锡意识到了一种同时代化学家无力探究的未知元素的存在,这是一项格外惊人的成就。最后,他列为土质(“能够成盐的土质固体”)的元素其实根本不是任何元素,而是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钡、氧化铝和氧化硅。

1808年发现的硼是拉瓦锡曾预言过的元素。他认定这是硼酸的“根”,也就是排除了氢的那部分

相对于四元素以及炼金术士们钟爱的三元素,拉瓦锡的33元素表堪称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大步。这张元素表给万事万物披上了新的妆容:既然元素有33种甚至更多,那么关于物质的构成,人们就应当有更复杂的理解方式。然而,一方面虽然更复杂了,另一方面也更有可能真正理解了。因为比起那些模棱两可的“完美”或者精神属性的物质模型,例如空气或者土壤的“理型”,乃至波义耳提出的自带属性的“万有物质”,拉瓦锡元素说的问世指出了新的可能性:所有物质都能搭配、混合而成,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融合成为简单而常规的物质形态。

以33这个数字为起点,元素的种类迅速增加。一些化学家对这种夸张的增速感到猝不及防,拼命“捕捉”蜂拥而至的种种元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