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用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的分类

实用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的分类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情况下,实际测定作物需水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编制灌溉计划、设计灌溉系统或指导灌溉管理提供参数,而是用来确定更为实用的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或是建立和检验在不同条件下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公式。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用于估算作物需水量,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有些是基于水汽扩散理论或能量平衡过程来推导表达作物需水量与相关因子之间关系的模式,通常具有较为严格的物理基础和意义。

实用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的分类

作物需水量的测定通常需要有专门的仪器和设备,还需要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并且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因此实际工作中不可能经常的实际测定作物需水量,尽管这一数据对于许多工作都非常重要。很多情况下,实际测定作物需水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编制灌溉计划、设计灌溉系统或指导灌溉管理提供参数,而是用来确定更为实用的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或是建立和检验在不同条件下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公式。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用于估算作物需水量,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模系数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首先确定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然后根据试验确定的各生育阶段需水模系数(需水模系数是一个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数)求出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式中 ETci——某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mm或m3/hm2

Ki——某生育阶段的需水模系数,%;

ETc——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mm或m3/hm2

根据估算全生育期总需水量时所使用的自变量的差异,模系数法又分为产量法、水面蒸发量法、积温法、日照时数法、饱和差法和多因素法等。由于这一类方法通过多年平均模系数来计算某一具体年份各生育阶段的实际需水量,所以计算误差通常较大,使用的可靠性也经常受到质疑。(www.xing528.com)

2.直接计算法

这类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模式直接计算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包括水汽扩散法、能量平衡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方法所用的模式通常是根据实际测定数据拟合的一些经验公式。有的是将实测的作物需水量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例如水面蒸发量、气温、日照时数、风速、饱和差等)关联在一起进行分析,确定表达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经验模式,然后反过来利用这些经验模式估算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有些是基于水汽扩散理论或能量平衡过程来推导表达作物需水量与相关因子之间关系的模式,通常具有较为严格的物理基础和意义。有些则是理论基础与经验拟合相结合的模式。从考虑的因子数量看,有仅考虑单因子的模式,也有同时考虑了辐射、温度、饱和差、风速等多因子作用的模式。这些模式各有所长和不足,具体选用哪个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可供使用的数据、要求的估算精度等因素确定。

3.参考作物法

这种方法是假想存在一种作物,可以作为计算各称具体作体需水量的参照。假想的作物又称为参考作物。使用这一方法时。首先是计算参考作物的蒸散量(ET0),然后利用作物系数(Kc)逆行修正,最终得到某种具体作物的需水量。这类方法计算某一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模式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 ETci——第i阶段的实际作物蒸散量;

Kci——第i阶段的作物系数;

ET0i——第i阶段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