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阳明详传:知行合一,圣学无碍举业论

王阳明详传:知行合一,圣学无碍举业论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渔翁问魏良政、魏良弼:“承蒙诸君相携这么长的时间,这样会不会妨碍你们的课业呢?”魏良政、魏良弼回答说:“我们功名科举的学业无一刻不在学习啊。”在翌年的考试中,很多学士在稽山书院听王阳明讲学,获悉钱德洪、魏良政根据自己的主张分别在江、浙当地的考试中金榜题名。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由于对于大礼起争议之事感触颇深,两首诗彰显了王阳明内心对此事的细致感受。

王阳明详传:知行合一,圣学无碍举业论

钱德洪携两个兄弟钱德周、钱仲实在城南某个书塾读书。他们的父亲心渔翁前往书塾探望。

钱家三兄弟和魏良政、魏良弼等人与心渔翁一起去游览禹穴等名胜古迹,游玩了十天,忘记返回。

心渔翁问魏良政、魏良弼:“承蒙诸君相携这么长的时间,这样会不会妨碍你们的课业呢?”

魏良政、魏良弼回答说:“我们功名科举的学业无一刻不在学习啊。”

心渔翁说:“我自然也知道心学可以触类而旁通,但朱子学说是否也应该有所理会呢?”

这两人解释道:“以我们的良知,去寻求晦翁的学说,譬如打蛇打得七寸一样,又何必担忧呢?”

心渔翁的疑惑没有得到释解,就去请教王阳明先生,请他来进行解答。得知心渔翁的疑问,王阳明回答道:“这一切非但没有妨碍,还有很大的益处。要成为圣贤者,就如同治家,其产业、宅第、服食、器物都是自己的购置,如果要请客,拿出自己的家当一起享用;等客离去,你的物品样样都还在,还可以自享,其用处终身无穷。试看今天的求学之人,譬之如治家不专务居积,擅长假贷为功,他们如果要请客,自厅事以至供具所有的物件无不遍借,客人到来之时,则借贷之物一时间琳琅满目,丰裕可观;待到客人离去,则全部还给别人,又成了家徒四壁的陋室。如果请客但是客人没有到来,则时过气衰,即便是借贷也做不出来了。这些人终身奔劳,到了最后却难逃一无所获的结局。”

在翌年(1525)的考试中,很多学士在稽山书院听王阳明讲学,获悉钱德洪、魏良政根据自己的主张分别在江、浙当地的考试中金榜题名。

心渔翁听说了这回事,为此二人的真才实学感到由衷喜悦。

此时朝廷里关于大礼的争议刚起步,一天晚上,王阳明坐在碧霞池上,作诗(《碧霞池夜坐》)道:

一雨秋凉入夜新,

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

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

须知万物是吾身。(www.xing528.com)

无端礼乐纷纷议,

谁与青天扫旧尘。

作一首后不尽兴,又赋诗(《夜坐》)一首:

独坐秋庭夜色新,

乾坤何处更闲人。

高歌度与清风去,

幽意自随流水春。

千圣本无心外诀,

六经须拂镜中尘。

却怜扰扰周公梦,

未及惺惺陋巷贫。

由于对于大礼起争议之事感触颇深,两首诗彰显了王阳明内心对此事的细致感受。

到了四月,龙山公王华居丧期已满,朝廷中官员屡次给皇帝奏疏,引荐王阳明继续做官。霍兀厓、席元山、黄宗贤、黄宗明先后皆以大礼的问题给王阳明来函询问,但是王阳明对之都置若罔闻,不做任何回应。

以上估计是另有隐情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