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峡工程对梁子湖低湖田的影响及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

三峡工程对梁子湖低湖田的影响及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峡建坝对梁子湖有何影响,关键是樊口闸外江水位有何变化。这就充分说明,三峡工程对梁子湖湖群的调蓄功能将产生严重影响。这就是三峡工程可能给梁子湖区带来的土壤潜育化或沼泽化使农业减产的后果。从环境地球化学方面来看,前已论证三峡工程不会给本区低湖田带来盐渍化的问题。所以三峡工程兴建后土壤铅污染问题,是本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高程确实低于梁子湖和长港水位,故可开闸让湖水自排入江。

三峡工程对梁子湖低湖田的影响及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

梁子湖水系(包括鸭儿湖、保安湖、三山湖等)是通过长港、樊口大闸、电排站与长江发生联系的(照片1、照片2)。三峡建坝对梁子湖有何影响,关键是樊口闸外江水位有何变化。先介绍一些基本情况:梁子湖湖底高程13.30米,长港港底高程13.30~10.30米,樊口排水闸闸底高程9.9米。再看下面两个系列的(24年和16年统计的)水位资料。

照片1 鄂城梁子湖水系入江河道长港

照片2 鄂城长港出口樊口闸电排站

表6-1 樊口站1962—1985年闸内外长港与长江1—4月平均水位(单位:m)

表6-2 樊口和梁子镇1970—1985年1—5月平均水位(单位:m)(www.xing528.com)

从上面两表可见,无论按24年统计还是按16年统计,1—3月长港平均水位比1—3月长江平均水位略高一点,这说明湖水勉强可通过长港自排入江。但4月开始,长港平均水位已低于长江平均水位,这说明大多数年份(平水年和丰水年)湖水已不能自排。而5月份长江平均水位甚至高于梁子湖平均水位,此时湖区水害问题更为突出。总之,从4月开始(在上旬或中下旬)樊口大闸就需要关闭了,湖水靠电排入江。若三峡工程使1—5月闸外江水位提高0.2~0.8米,尽管这个数字是在建坝前的年际同期水位变化幅度之内,但大大增加了湖水不能自排的频率。上面两表最下栏数字已表明,只要枯季江水位提高0.8米,则1—5月的长江月平均水位将高于长港各月平均水位,那就可以肯定地说,除少数枯水年江水位较低外,大多数年份从1月开始,湖水就不能自排,大闸必须关闭。甚至可以说,即使枯季江水位提高0.3米,1月至3月的长江平均水位也高于港水位,大闸也要关闭。这就充分说明,三峡工程对梁子湖湖群的调蓄功能将产生严重影响。

另外,本地历年气象资料表明,每年1至5月降水量是逐月递增的,春季暴雨成灾屡见不鲜,若三峡工程提高1—5月江水位,湖水1月自排受阻,湖容不能腾空,春夏渍涝灾害必将更加严重。鉴于低湖田地下水同湖水、港水紧密相关,湖港水位变化必将影响地下水升降,从而影响低湖田土壤发育和演替。我们定位观测长港农场高沟分场低湖田,有大量数据表明,1986年1—4月农田地下水位逐月升高,70~90厘米土层氧化还原电位逐月下降,而且从高沟分场地下水高程来看,低于1—4月梁子湖水位,也低于附近长港水位。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三峡工程兴建后,本来可在1—3月开闸的樊口大闸,不得不在大多数年月、大部分时间里关闸,致使1—3月港水位提高,至少要达到与外江水位一样的高度。根据低湖田定位观测点旁边高沟三队民井1986年1月井水高程为14.15米,我们需要查明长港水位超过14.15米的年份有多少,因只有当港水位超过14.15米时,才可能侧向补给低湖田潜水,使其升高。我们根据三峡建坝后,樊口1月份关闸,湖港水不能自排入江,就会上升到与闸外江水同一高度的道理,来看一下樊口站1962—1985年1月平均江水位资料(连续24年)即按年代先后顺序分别为:13.29、13.41、13.03、13.42、13.35、13.28、13.58、13.82、13.92、11.84、12.58、11.63、13.59、12.82、13.78、12.58、13.05、12.43、12.65、13.07、13.10、14.14、13.72,12.95(单位:米)。如果三峡工程使樊口闸外1月平均江水位升高0.8米,即把上述24个数据各加0.8米,那么超过14.15米的年份将达到10个,即是说,在24年当中有10年港水位超过14.15米,这就等于超过长港两侧低湖田地下水位高度。这近乎两年一遇情况。至于2—3月随着降水增多,港水位还将升高,对低湖田影响则更大。总之,1—3月关闸,港水位升高引起低湖田地下水升高,土壤Eh值在原来下降趋势的基础上将继续下降,那么长期的还原作用,就会使现在潴育型水稻土变成潜育型水稻土,使目前的潜育型水稻土下部青泥层(还原层)加深加厚,向上发展,以致成为沼泽型水稻土。这就是三峡工程可能给梁子湖区带来的土壤潜育化或沼泽化使农业减产的后果。

从环境地球化学方面来看,前已论证三峡工程不会给本区低湖田带来盐渍化的问题。但鉴于本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偏高,低湖田铅含量在枯季明显上升,因此三峡工程抬高枯季江水位后,通过湖港水抬高低湖田地下水,会不会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以致危害农作物和人群健康?这是三峡工程给本区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众所周知,铅在土壤中富集后,不会像钾钠钙镁元素那样容易淋洗迁移。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很难消除的,其后果不堪设想。黄冈县南湖地区,枯季地下水铅含量比汛季高七八倍;长孙堤低湖田铅含量亦是冬季明显高于夏季。所以三峡工程兴建后土壤铅污染问题,是本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除了铜、铅、锌外,其他铬、镉、汞、砷等元素在本区低湖田中的迁移规律,也是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的。

另一个问题,三峡建坝后,10月份调节下泄量减少2770秒立米,比建坝前同期江水位降低约1.5米(引自长江水资源保护局1985年7月出版的《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112页)这是否有利于梁子湖排泄湖区涝渍,降低地下水位呢?对此,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回答。

据计算,1970—1985年梁子湖10月份平均湖水位(16年平均)为18.85米,而樊口闸内10月份长港平均水位1962—1985年24年平均值为18.26米,樊口闸外10月份长江平均水位1970—1985年16年平均值为19.29米。以上几个数字充分说明,一般平水年,10月份江水位高于湖、港水位,因此必须关闭樊口大闸。但是,三峡工程兴建后,10月江水位下降1.5米,这样一来,10月樊口闸外江水位就由原来的19.29米(16年平均)变成了17.79米。这个高程确实低于梁子湖和长港水位,故可开闸让湖水自排入江。应当说这对增加湖水自排时间、减轻电排站负担是有利的。但是,尽管10月平均江水位降低到17.79米,然而这一水位仍高于樊口电排站起排水位17.50米。即是说,当港水自排入江后,达到长江水位17.79米时,就要关闸,再靠电排,把港水位降至17.50米。由此可见,三峡工程将建坝前的10月江水位降低1.5米,其实际效益仅仅是节约了电排站用电,而对降低湖区地下水位来说,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可见,长江水资源保护局报告书中所说的,10月江水位下降“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秋播”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