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区耕地土壤肥力减退

湖区耕地土壤肥力减退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黄陂境内湖区而言,据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最新调查结果,在湖区水稻土面积中,潜育化、次生潜育化田、冷浸烂泥田、低湖田等有严重障碍因子的水田面积达10,028亩,占湖区水田面积的67%;旱地中,有过砂、过粘、夹砂层、铁盘层、粘盘层等障碍因子旱地,面积达77,001亩,占旱地面积的70%,合计中低产土壤达17.7万亩,占湖区耕地面积68.3%。因此,湖区土壤在人为影响下就出现了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土壤生态系统受损,即土壤退化的现象。

湖区耕地土壤肥力减退

武湖地区中低产田面积分布较广,其原因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障碍因素,也有人为干扰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就黄陂境内湖区而言,据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最新调查结果,在湖区水稻土面积中,潜育化、次生潜育化田、冷浸烂泥田、低湖田等有严重障碍因子的水田面积达10,028亩,占湖区水田面积的67%;旱地中,有过砂、过粘、夹砂层、铁盘层、粘盘层等障碍因子旱地,面积达77,001亩,占旱地面积的70%,合计中低产土壤达17.7万亩,占湖区耕地面积68.3%。在新洲武湖开发区,水田53,135.9亩,旱地43,545.2亩,耕地总面积为96,681.1亩,中水害低产型65,135.9亩,占耕地67.4%,劣质低产型2457亩,占耕地2.5%,其他障碍低产型9829亩,占耕地10.2%。1989年在53,135.9亩水田中抽样调查取21个耕层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均值为1.6799%,比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减少0.0833%,全氮均值为1.165%,比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减少0.0078%;取106个样品测速效钾的均值为96.69ppm,比全省第二次普查结果减少53.09ppm,减少33.4%。同时还在43,545.2亩旱地中作了抽样调查,取31个耕层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均值为1.2560%,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0.1094%,全氮均值为0.1008%,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0.014%;取152个样品测速效磷的均值为3.03ppm,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3.52ppm,下降幅度达52.9%,测速效钾的均值为97.85ppm,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44.91ppm,下降幅度达31.5%。这次调查的最后结果表明,在缺素型土壤中,碱解氮<90ppm的土壤有17,864亩,占耕地18.5%;速效磷<10ppm的土壤有59,888亩,占耕地61.9%;速效钾<l00ppm的有46,123亩,占耕地47.7%。1990年我们对武湖农场高车分场水田土壤进行过抽样测定,采集了湖泥田、白隔黄泥田、白散泥田乌梅子田、灰湖潮泥田5种土壤样品测定其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潮泥田耕层土壤容重为1.34,心土层为1.44,从耕层向下孔隙度由49.36%逐渐减少到45.59%,各层粘粒含量在39%~48%之间,质地粘重。白隔黄泥田主要问题在侧渗漂洗层(E层),其孔隙度为42.53%,反映该层粘粒淋洗严重,易漏水漏肥。白散泥田耕层土壤容重为1.42,心土层容重高达1.73,耕层土壤孔隙度为46.34%,粘粒含量仅17%,表明该层土壤质地过砂。上述5种土壤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全磷、全钾及其速效含量均偏低,如白散泥田耕层全磷0.051%,全钾1.618%,乌梅子田耕层全磷0.070%,全钾1.005%。从上述可见整个湖区土壤肥力比80年代初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呈明显下降趋势,大部分农田,特别是旱地土壤有机质锐减,原因是土壤施农家肥、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土壤普遍缺钾亦尤为突出,这不仅是因为对钾肥宣传不力使农民忽视钾肥,而且与农业生资部门缺少钾肥供应有关。因此,湖区土壤在人为影响下就出现了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土壤生态系统受损,即土壤退化的现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