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在西门子工业通信工程应用技术中的应用

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在西门子工业通信工程应用技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多可以在一个项目中的15个CPU之间建立全局数据通信。对于全局数据包通信来说,如果需要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控制,如在某一事件或某一时刻,接收和发送所需要的数据,则需要采用事件驱动的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表4-1 SFC60的输入/输出参数说明表4-2 SFC61的输入/输出参数说明应用全局数据包通信,就是要在CPU中定义全局数据块,这一过程也称为全局数据包通信组态。否则,可能导致全局数据信息丢失。

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在西门子工业通信工程应用技术中的应用

全局数据包通信(GD通信)通过MPI接口在CPU间循环地交换数据,数据通信不需要编程,也不需要在CPU上建立连接,而是利用全局数据表来进行配置。全局数据表是在配置PLC的MPI网络时,组态所要通信的PLC站的发送区和接收区。当过程映像被刷新时,在循环扫描检测点上进行数据交换。这种通信方法可用于所有S7-300/400的CPU。对于S7-400,数据交换可以用SFC来起动。全局数据可以是输入、输出、标志位、定时器、计数器和数据块区。最多可以在一个项目中的15个CPU之间建立全局数据通信。它只能用来循环地交换少量数据,全局数据包最大长度为22B,原理图如图4-3a所示。

对于全局数据包通信来说,如果需要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控制,如在某一事件或某一时刻,接收和发送所需要的数据,则需要采用事件驱动的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是通过调用CPU的系统功能SFC60(GD_SND)和SFC61(GD_RCV)来完成的,这种方式仅适合于S7-400PLC,并且相应设置CPU的SR(扫描频率)为0,原理图如图4-3b所示。

978-7-111-52480-9-Chapter04-3.jpg

图4-3 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原理图

a)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原理图 b)采用事件驱动的全局数据包通信方式原理图

SFC60(GD-SND)和SFC61(GD-RCV)的输入输出参数分别见表4-1和表4-2。

表4-1 SFC60(GD_SND)的输入/输出参数说明

978-7-111-52480-9-Chapter04-4.jpg(www.xing528.com)

表4-2 SFC61(GD_RCV)的输入/输出参数说明

978-7-111-52480-9-Chapter04-5.jpg

应用全局数据包通信,就是要在CPU中定义全局数据块,这一过程也称为全局数据包通信组态。在STEP7进行全局数据包通信组态时,由系统菜单Option中的“Define Global Data”进行全局数据表(GD表)组态,具体步骤如图4-4所示。

扫描速率决定CPU用几个扫描循环周期发送或接收一次GD表,发送和接收的扫描速率不必一致。扫描速率值应同时满足:发送间隔时间大于等于60ms;接收间隔时间小于等于发送间隔时间。否则,可能导致全局数据信息丢失。扫描速率的发送设置范围是4~255,接收设置范围是1~255,它们的默认设置值都是8。

978-7-111-52480-9-Chapter04-6.jpg

图4-4 全局数据表的组态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