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底泥氟释放机制及变化速率分析

底泥氟释放机制及变化速率分析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水柱较高,仅上部受蒸发的影响,所以氟含量的变化速率也分段进行计算。虽然各方案条件不同,但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基本上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至第24日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已开始全面减小,但底部Z1-3处减小的幅度较大,上部减小的幅度较小。由图4.46和图4.47可见实验开始时底部氟含量变化率较大,第6天底部氟含量变化率最大,但运移到上部的量相对较小。

底泥氟释放机制及变化速率分析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计算不同高度氟含量的变化速率。所谓氟含量的变化速率是每千克土每天释放氟含量的变化量。不同于底泥氟释放速率的是:由于水柱中部和上部没有底泥的释放,但水中氟的含量会发生变化。由于水柱较高,仅上部受蒸发的影响,所以氟含量的变化速率也分段进行计算。

上部有蒸发的部分,采用式(4.4)~式(4.7)、式(4.15)~式(4.21)和式(4.26)计算,与水槽底泥计算氟的释放量和底泥释放速度的计算公式相同。

中部和下部不受蒸发的影响,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Ci——第i天测定的氟浓度,mg/L;

Ci-1——第i-1天测定的氟浓度,mg/L,i=1,2,…172;

ti——实验的第i天;ti-1——实验的第i-1天;

Vi——取样段第i天的水体积,L;

W——实验底泥的重量,kg。

虽然各方案条件不同,但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基本上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图4.45是方案1氟含量变化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由图4.45可见,曲线在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有规律的起伏变化,第6天氟含量的变化速率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氟含量变化速率逐渐变小。至第11日,水柱底部Z1-3处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又一次较大。至第17日,底部Z1-3处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开始减小。至第24日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已开始全面减小,但底部Z1-3处减小的幅度较大,上部减小的幅度较小。至第38天以后,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已基本趋于定值。说明氟含量的变化速率开始虽然较大,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氟含量的变化速率趋于定值。

(www.xing528.com)

图4.45 氟含量变化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方案1)

图4.46 方案1垂向氟含量变化速率图

图4.47 方案6垂向氟含量变化速率图

为进一步研究氟含量变化速率在垂向上的变化,以方案1和方案6为例,做垂向氟含量变化速率曲线图。由图4.46和图4.47可见实验开始时底部氟含量变化率较大,第6天底部氟含量变化率最大,但运移到上部的量相对较小。第11天,底部的氟释放速率逐渐减小。第17天中部取样点的氟含量变化率已有所增加,但上部氟含量变化率仍较小,此后氟含量变化率变小,上部和底部的差值也逐渐变小。第38天和第53天,不仅上部和底部的氟含量变化率更小,两部分实验结果氟含量变化率已非常接近。说明38天以后氟浓度变化率接近定值。实验时间内,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氟不断地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将几个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4.11),发现尽管开始期间氟含量变化速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相差较大,尤其是以靠近底泥的下部孔(Z-3)更为明显。但到实验后期最大值或最小值均比较接近,说明实验的6个方案初始条件虽然不同(初始条件见表4.10),但对氟含量变化速率的影响都不是很大。

表4.11 氟浓度变化速率统计成果表 单位:mg/kg·d

注 Z-1孔为上部取样孔,Z-2孔为中间取样孔,Z-3孔为底部取样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