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豆杉纲的药用植物学

红豆杉纲的药用植物学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红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常绿乔木或灌木。本科植物常含紫杉醇、金松双黄酮、紫杉宁、紫杉素、坡那甾A、甾醇、草酸、挥发油、鞣质等成分。叶入药能治疥癣;种子入药能消积,驱虫;茎皮提取紫杉醇等抗肿瘤成分。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 Sieb.et Zucc.,分布于吉林、辽宁。这些种的树皮也可用于提取紫杉醇。本科植物含多种生物碱、多种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

红豆杉纲的药用植物学

红豆杉纲为常绿乔木灌木。叶条形、披针形、稀鳞形、钻形或退化成叶状枝。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胚珠生于盘状或漏斗状的珠托上,或由囊状、杯状的套被所包围。种子具有肉质的假种皮(由套被增厚形成的)或外种皮。

5.红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

【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基部常扭转排成2列,叶面中脉凹陷,叶背有2条气孔带。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或苞腋,或成穗状花序顶生,雄蕊多数,具3~9个花药,花粉粒无气囊;雌球花单生或2~3对组成球序,生于叶腋或苞腋。胚珠1枚,基部具盘状或漏斗状珠托。种子核果状,全部或部分包于肉质的假种皮中。本科植物常含紫杉醇(taxol)、金松双黄酮、紫杉宁(taxinin)、紫杉素(taxusin)、坡那甾A(ponasterone A)、甾醇、草酸挥发油、鞣质等成分。

【分布】本科有5属,23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4属,12种;已知药用10余种。

药用植物】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常绿乔木,树皮有条纹状纵裂。小枝近对生或轮生,二、三年生枝暗绿黄色或灰褐色。叶螺旋状着生,叶柄扭转而成2列,条形,革质,先端有刺状短尖,上面中脉不明显,下面具2条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圆柱状,雄蕊多数,各有4个药室;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种子椭圆形或卵形,成熟时核果状,由珠托发育成的淡紫红色、肉质假种皮所包被。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西北部、江西和湖南等地。种子(药材名:香榧子)为杀虫药,能杀虫消积,润燥通便。(图14-8)

图14-8 榧树

1.雄球花枝 2、3.雄蕊 4.雌球花枝 5.种子 6.去假种皮的种子 7.去假种皮与外种皮的种子横切面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常绿乔木,树皮裂成条片剥落。叶条形,微弯或直,排成2列,长1~3 cm,宽2~4 mm,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黄色,有2条气孔带。种子卵圆形,上部渐窄,先端微具2钝纵脊,先端有突起的短尖头,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我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安徽、湖北、湖南以及西南地区。生于海拔1 000~1 500 m石山杂木林中。叶入药能治疥癣;种子入药能消积,驱虫;茎皮提取紫杉醇(taxol)等抗肿瘤成分。(图14-9)

图14-9 红豆杉(www.xing528.com)

1.种子枝 2.雄球花枝 3.雄球花

同属植物南方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分布于西南、华中和华南,以及甘肃、陕西、河南、安徽等地。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 Sieb.et Zucc.,分布于吉林、辽宁。这些种的树皮也可用于提取紫杉醇(taxol)。

6.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基部有宿存芽鳞。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交互对生或近对生,侧枝叶在基部扭转而成2列,叶背有2条白色气孔带,叶内有树脂道。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6~11聚成头状花序,每雄球花有雄蕊4~16,各具2~4个药室(常3个),花粉无气囊;雌球花具长梗,生于小枝基部,花梗上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每苞片基部生2枚胚珠,仅1枚发育。种子核果状,全部包于由珠托发育成的假种皮中,外种皮质硬,内种皮薄膜质;子叶2枚。本科植物含多种生物碱(粗榧碱类生物碱cephaiotaxine type alkaloids、高刺桐类生物碱homoerythrine type alkaloids)、多种双黄酮类化合物(biflavone)等成分。

【分布】本科有1属,9种;主要分布东亚。我国有7种,3变种;已知药用9种(含变种);分布于黄河以南及西南各地。

【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片状脱落。叶片螺旋状着生,排成2行,披针状条形,常弯曲,长4~13 cm,宽3.5~4.5 mm,上面中脉隆起,下面2条气孔带被白粉。雄球花8~10聚生成头状,总梗长6~8 mm,生于叶腋,每球花有雄蕊6~16,生于苞片上;雌球花总梗长15~20 mm,生小枝基部。种子4~8,长卵形,核果状,假种皮熟时紫色。我国特有种,分布于陕西、甘肃及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生于疏林、溪谷地。种子(药材名:三尖杉)为驱虫药,能润肺,消积,杀虫。从枝叶提取的三尖杉总碱对淋巴肉瘤肺癌疗效较好,对胃癌、上颚窦癌、食管癌也有效。(图14-10)

图14-10 三尖杉

1.着雄球花的枝 2.具种子的枝 3.着雌球花的枝 4.雄球花序 5.雄球花 6.雄蕊(具3个药室) 7.雌球花序 8.雌球花去苞片, 示2粒胚珠

同属植物粗榧C.sinensis(Rehd.et Wils.)Li,与三尖杉的主要区别:灌木或小乔木;叶条形,通常直,长2~5 cm,在小枝上排列较紧密。分布于长江以南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用途同三尖杉。篦子三尖杉C.oliveri Mast.,分布于广东、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台湾三尖杉C.wisoniana Hayata.,分布于我国台湾。这些种类都含有具抗肿瘤的三尖杉总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