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草本植物-毛轴碎米蕨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草本植物-毛轴碎米蕨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丁文异名:Cheilosoria chusana Ching et Shing分类地位:植物界蕨类植物门水龙骨纲水龙骨目凤尾蕨科碎米蕨属毛轴碎米蕨形态学鉴别特征:株高10~30cm。根状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下部羽片略渐缩短,彼此疏离,有阔的间隔,基部一对三角形。毛轴碎米蕨叶生物学特性:喜阴湿环境。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国也有分布。毛轴碎米蕨孢子囊群

三衢山喀斯特地貌草本植物-毛轴碎米蕨

拉丁文异名:Cheilosoria chusana (Hook.) Ching et Shing

分类地位:植物界(Plantae)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龙骨纲(Polypodiopsida)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碎米蕨属(Cheilanthes Sw.)

毛轴碎米蕨(Cheilanthes chusana (Hook.) Chen)(www.xing528.com)

形态学鉴别特征:株高10~30cm。根状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2~5cm,亮栗色,密被红棕色披针形和钻状披针形鳞片以及少数短毛,向上直到叶轴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隆起的锐边,其上有棕色粗短毛。叶片长8~25cm,中部宽4~6cm,披针形,短渐尖头,向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全裂。羽片10~20对,斜展,几无柄,中部羽片最大,长1.5~3.5cm,基部宽1~1.5cm,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上侧与羽轴并行,下侧斜出,深羽裂。裂片长圆形或长舌形,无柄,或基部下延而有狭翅相连,钝头,边缘有圆齿。下部羽片略渐缩短,彼此疏离,有阔的间隔,基部一对三角形。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单一或分叉,极斜向上,两面不显。叶干后草质,绿色或棕绿色,两面无毛,羽轴下面下半部栗色,上半部绿色。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顶端,位于裂片的圆齿上,每齿1~2枚。囊群盖椭圆肾形或圆肾形,黄绿色,宿存,彼此分离。

毛轴碎米蕨叶(徐正浩摄)

生物学特性:喜阴湿环境

生境特征:生于路边、林下或溪边石缝。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习见,生于岩石阴湿处、石缝、溪边、山坡、草地、林下等生境,在石缝、岩石阴湿处等生境常形成优势种群。

分布: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甘肃、陕西等地有分布。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毛轴碎米蕨孢子囊群(徐正浩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