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数据分析:《纳书楹曲谱》信息统计

音乐数据分析:《纳书楹曲谱》信息统计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先对众包版《纳书楹曲谱》文本语料库的内容按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重点分析其中包含的板眼信息的呈现规律,挖掘出不同板眼的组合模式,探索从工尺谱到五线谱或简谱的自动译谱方法。《纳书楹曲谱》的信息统计主要从文本语料库中包含的谱字、板眼和曲词标题(曲牌)等字符以及方括号和圆括号等标记符号等的数量来统计。

音乐数据分析:《纳书楹曲谱》信息统计

《纳书楹曲谱》是昆曲艺术的经典剧本集,剧本中包含的工尺谱音乐信息是昆曲念唱的“备忘录”,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纳书楹曲谱》的文本语料库进行音乐信息挖掘与分析,可以为《纳书楹曲谱》的数字化传承提供数据支撑。

本节先对众包版《纳书楹曲谱》文本语料库的内容按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重点分析其中包含的板眼信息的呈现规律,挖掘出不同板眼的组合模式,探索从工尺谱到五线谱简谱的自动译谱方法。

《纳书楹曲谱》的信息统计主要从文本语料库中包含的谱字、板眼和曲词标题(曲牌)等字符以及方括号和圆括号等标记符号等的数量来统计。统计各类字符的算法流程如下:

上述统计各字符出现的总次数的Matlab代码见附录【代码5-14】,运行此代码,可以统计出各类字符出现的总次数,见表5-8。

表5-8 众包版《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各类字符统计

《纳书楹曲谱》语料库中有一百多万的字符,其中的括号字符占用了近一半的字符数,《纳书楹曲谱》中昆曲的剧本信息占了一半多的字符数,方括号总数大于圆括号总数。而谱字、板眼和曲词等之间的字符数比较如图5-5所示。

图5-5 《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各类字符比率

观察图5-5,可以发现在语料库中,谱字字符数量大于板眼字符数量的两倍,也大于曲词等字符数量。

进一步对《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中的每个不同谱字和板眼的语义符号进行统计分析,这些谱字语义符号包括“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仩伬仜仉伍亿”等,其中谱字语义符号“”没有对应的汉字,由左边一个单人旁(“亻”)加右边一个六字(“六”)组成,由于在《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中,此谱字用问号(“?”)字符替代,所以在下面统计中未统计此谱字,而把它计数到问号(“?”)字符的总数内;板眼符号包括“丶△╳〇━|╳∟”等,其中腰赠板(“|╳”)符号由两个字符组成。语义符号的统计算法流程如下:

上述算法的Matlab实现代码见附录【代码5-15】,运行此代码,可以获取每个谱字和每个板眼在《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中的出现总数,如表5-9和表5-10所示。

表5-9 《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各谱字的总数(www.xing528.com)

表5-10 众包版《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各板眼的总数

如图5-6所示是对表5-9的可视化显示结果,见附录【代码5-16】。《纳书楹曲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谱字是“工”,其次是“尺”,这两个出现次数最多的谱字,从某个方面说明了把古代最流行的记谱法叫“工尺谱”的原因。同时,在一个八度内的谱字“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音阶上,谱字“凡”和“乙”即第四个音阶和第七个音阶出现的次数远远小于其他音阶,说明《纳书楹曲谱》主要采用五声调式。

图5-6 《纳书楹曲谱》的语义语料库各谱字总数的柱状图

五声调式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常见的调式之一,五声调式的工尺谱谱字包括“合四上尺工六五仩伬仜伍亿”,其他几个谱字较少使用。如果以五声调式来观察图5-6,从谱字“合”到谱字“工”,“合四上尺工”这几个谱字的出现次数是单调递增的,而从谱字“工”到谱字“伍”,“工六五仩伬仜伍”这几个谱字的出现次数是单调递减的。

利用Matlab的曲线拟合函数cftool,见附录【代码5-17】。对五声调式下的《纳书楹曲谱》中出现的不同谱字的总数,按谱字的音高顺序,分别对五声调式的音阶序列“合四上尺工”和“工六五仩伬仜伍”进行了拟合。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拟合方法,寻找到最近似的拟合曲线,对于音阶序列“合四上尺工”而言,抛物线是最近似的拟合曲线;而对于音阶序列“工六五仩伬仜伍”而言,高斯拟合曲线是最近似的拟合曲线,它们与谱字出现次数的近似程度如图5-7和图5-8所示,同时Matlab的拟合工具cftool还提供了拟合曲线的函数,见附录【代码5-18】。

如图5-9所示是表5-10的可视化图例,很显然,板眼符号中,头板和中眼出现的次数最多,远远超过其他板眼符号。

图5-7 五声调式的“合四上尺工”在《纳书楹曲谱》出现次数的拟合抛物线

图5-8 五声调式的“工六五仩伬仜伍”在《纳书楹曲谱》出现次数的高斯拟合曲线

图5-9 《纳书楹曲谱》的各板眼的总数柱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