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肾:创新发展与选择

人工肾:创新发展与选择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肾又称血液透析机,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1912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布尔通过实验发现了火棉胶膜具有半透膜的功能,并设计出被称为“人工肾”的一个简单透析器。据统计,到1987年年底,世界上约有10万人靠人工肾维持生命。此外,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造器官还出现人工关节、人工血管、人工心瓣膜、人工肝、人工胰、人造皮肤等。

人工肾:创新发展与选择

人工肾又称血液透析机,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19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格雷姆(Thomas Graham)发现了“透析”现象。1912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布尔(John J.Abel)通过实验发现了火棉胶膜具有半透膜的功能,并设计出被称为“人工肾”的一个简单透析器。1943年,荷兰医生科尔夫(Willem J.Kolff)第一个把人工肾带进临床应用,用塞璐芬膜代替火棉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转鼓式人工肾。1954年,美国医生默里(Joseph E.Murray)在一对同卵双生姊妹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肾移植手术,使人造器官的设想得到普遍的认可,并在医学界普及开来。此后,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改进,人工肾朝着多功能、小型化方向发展。1960年,挪威人希尔(Fredrik Kiil)研制出Kiil型平板透析器,大大促进了血液透析仪的发展与普及。1967年,美国的里普斯(Ben J.Lipps)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空心纤维透析器,因其体积小、透析效率高、脱水能力强,沿用至今。据统计,到1987年年底,世界上约有10万人靠人工肾维持生命。

自20世纪30年代心脏外科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就开始了人工血泵和肺循环装置的研制。1953年,美国医生吉本(John H.Gibbon)首次利用这种装置进行了心脏手术。1957年,荷兰医生科尔夫与同事阿库苏(Tetsu-zo Akutsu)将聚乙烯基盐制成的人工心脏植于狗体内,狗生存了一个半小时,开启了人工心脏研究的大门。此后,世界各国纷纷跟进,人工心脏使患者存活的时间逐渐变长。1982年,美国犹他大学医学中心的外科医生德弗里斯(William DeVries)将人工心脏植入患者体内后,患者存活了112天。到80年代末,进行这种手术的患者已达66例。(www.xing528.com)

此外,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造器官还出现人工关节、人工血管、人工心瓣膜、人工肝、人工胰、人造皮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