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井灌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可持续利用

井灌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可持续利用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状况反应不同,如果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完全符合优化灌溉模式,则水稻处于最佳生育状况,产量最高,以Y0表示。Yi∕Y0称为土壤水分效应系数,其值变化在0~1。根据试验整理分析得到的土壤水分效应系数见表8-2,由此可建立水稻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4,5]:表8-2土壤水分效应系数表下面以某灌区为例,说明上述模型的应用。

井灌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可持续利用

图8-1 水稻耗水系数与水面蒸发频率关系曲线

稻田耗水量是灌水量与有效利用雨量之和。赵正宜对影响水稻耗水量的非可控气象因子以水面蒸发量为代表,进行频率分析,利用盘锦灌区试验资料得出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耗水系数(生产单位重量稻谷所消耗的水量)与水面蒸发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见表8-1及图8-1[4],α-P 关系曲线是由数年多点的田间试验资料拟合而成,可在使用中随逐年信息量的增加而加以修正,使之更趋完善。

表8-1 不同土壤条件、水面蒸发频率下的水稻耗水系数 单位:m3∕kg

已知土壤肥力等级和水稻生育期的平均水面蒸发频率,就可在α-P 关系曲线上求出相应的水稻耗水系数。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状况反应不同,如果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完全符合优化灌溉模式,则水稻处于最佳生育状况,产量最高,以Y0表示。如某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偏离优化灌溉模式,则水稻发育过旺或受到抑制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以Yi表示。Yi∕Y0称为土壤水分效应系数,其值变化在0~1。根据试验整理分析得到的土壤水分效应系数见表8-2,由此可建立水稻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4,5]

表8-2 土壤水分效应系数表

下面以某灌区为例,说明上述模型的应用。

【例1】 某灌区为中等肥力土壤,气象部门预报当年在水稻生育期内降雨量为415mm,水面蒸发频率P=75%,大于10℃积温为2494℃,地下水可供开采量为0.4926亿m3,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为0.75,求灌区总产量。

解:1.推求优化灌溉定额

设降雨有效利用系数为0.75,则有效降雨量为:

灌溉定额为:(www.xing528.com)

当优化灌溉定额时:

所以优化灌溉定额为:

2.预测灌溉面积和水稻总产量

因为渠系利用系数为0.75,则田间的净灌溉水量为:

可灌溉水田面积为:

水稻产量为:

所以预测灌区总产量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