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指挥艺术:拍点的作用与技巧

合唱指挥艺术:拍点的作用与技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拍点的含义所谓拍点,就是击拍过程中拍线与某一假定平面接触所形成的点。具体来说,拍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一在拍点上发音。第六,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注意肩、臂部不要僵硬,应处于松弛状态。

合唱指挥艺术:拍点的作用与技巧

(一)拍点的含义

所谓拍点,就是击拍过程中拍线与某一假定平面接触所形成的点。点后有自然反弹动作,在一定速度的基本图示中,反弹线就是下一拍的预示线。反弹线的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因为方向的可变性,形成了指挥图式的多样性。

合唱指挥在击拍点时,力量源为肩膀,手腕、手掌和指尖是力量的承担者,因此三者需保持一定紧张度,到达假定平面后发力,即成拍点。

(二)拍点的作用

音乐中,拍点起着“支撑”的作用。具体来说,拍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在拍点上发音。

第二,明确音乐进行中的拍与拍之间的节奏。尤其对控制渐慢、渐快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为在拍点和在后半拍的发音起预备拍的作用。

第四,为音乐进行中的呼吸、分句、附点、后半拍等给予提示。

第五,为停顿、收束起预备拍和统一收束点的作用。

(三)拍点的类型

在对拍点进行分类时,常用的分类标准是合唱作品的演唱情绪。据此,可以将拍点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激拍点。击拍时手腕随拍线方向在瞬间紧张着力后改变拍线方向,点后放松,反弹。这一类型的拍点在表现活泼、有力、跳跃等情绪的合唱作品中较为常见,如《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舒拍点。与激拍点相比,舒拍点的不同体现在手腕柔和地着力,一般用于较慢速的起拍。这一类型的拍点在表现抒情、静谧等情绪的合唱作品中较为常见,如《半个月亮爬上来》。

(四)拍点的要求

合唱指挥在拍点时,要保证拍点的清晰、准确,必须做到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合唱指挥在拍点时,必须要确保拍线的准确运行。在此基础上,合唱指挥才能打准拍点。

第二,合唱指挥在拍点时,要切实遵守自然、大方、协调的动作要领,同时不可因过于追求局部动作而导致整个指挥动作变得不够协调或过于僵硬。

第三,合唱指挥在拍点时,要明确把握拍点前、后的拍线的运行方式,分别为匀加速运行和匀减速运行。

第四,合唱指挥在拍点时,要切实避免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用手腕压拍点;二是用手腕提拍点;三是用手臂放拍点;四是用手指撑拍点;五是用身体晃拍点。

(五)拍点的层次

通常来说,可以将拍点分为四个层次,即腹前、腰前、胸前、并肩。这四个层次的拍点,在拍点位置上是有所不同的。

1.腹前的拍点位置

腹前的拍点能做出击拍最深、反射最大的指挥动作,所以比较适宜于表现深沉、缓慢、雄伟、庄严的音乐内容;速度中速至慢速,力度约在f与ff之间的音乐均适宜,动作幅度较大。(www.xing528.com)

腹前的拍点也可表现慢的、力度p以下的弱唱(或奏),而音域又多在低声区徘徊的音乐,尤其在弱音结束时常采取腹前拍点,但双手动作幅度甚小。

2.腰前的拍点位置

腰前的拍点最适合表现中速,或力度中弱(mp)至中强(mf),音域也徘徊在中声区的音乐,也是日常指挥中采用最多的拍点位置。此外,这个拍点位置的指挥善于表现叙事或抒情的曲调,也适合于指挥华丽或纯朴的歌唱性旋律

3.胸前的拍点位置

胸前的拍点最适合表现快速或力度较弱(从p到pp等),或音域较高的音乐,是日常指挥中采用较多的拍点位置。这个拍点位置的指挥善于表现轻快、活跃、优美、流畅的音乐。

4.并肩的拍点位置

并肩的拍点只适合表现速度极快的音乐,如进行曲、快速舞曲型歌曲、少儿歌曲等。这类拍点,速度是第一或唯一主要的因素,其他如力度、音域高低仅是从属的关系。有时,也可表现中速、慢速,力度mf、f以上,而音域又多在高声区徘徊的音乐,尤其在“强收”时,动作幅度甚大。

(六)拍点的移动

旋律的形成,会受到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力度和快慢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多声部的音乐中,除了旋律,构成完整音乐的要素还有和声、对位、织体、配器等。总之,音乐作为时间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处于运动之中,诸多因素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发展着。换言之,任何一首好的音乐绝不可能是一组音响的机械组合和重复出现,更不能是简单音响的不断反复、交替和呆板的组合。因此,作为音乐再创造的指挥,绝不能把指挥视为仅是机械地左右反复击拍的死板动作,必须认识到拍点本身要不断地移动。而拍点的移动,又可以分为拍点的横向移动和拍点的纵向移动两种情况。

1.拍点的横向移动

合唱指挥在进行指挥时,若是除第一拍拍点,其他各拍拍点可以不在同一拍点上,而在原拍点的稍左或原拍点稍右的位置上,这样就出现了拍点的横向移动。单纯的拍点横向移动的指挥很少贯彻整个一首歌曲,常只用在高潮处或其他有特色处以示变化。

2.拍点的纵向移动

合唱指挥在进行指挥时,若是除第一拍拍点,其他各拍拍点可以不在同一拍点上,而在原拍点的稍上或原拍点稍下的位置上,这样就出现了拍点的纵向移动。

每当拍点纵向上下移动,它的反射线必然也将随之起变化,进一步扩大指挥图式线路或缩小指挥图式线路。因此,合唱指挥只要掌握了拍点的纵向移动,就能掌握指挥图式大小范围的张缩,就能表现正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着的音乐情绪,从而避免指挥陷入单调机械的左右打拍子的状态。

(七)拍点的练习

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想获得理想的练习效果,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可以借助于两种有效的方法:一种是手势从上到下,在下方形成拍点;另一种是先将手放在下方,然后用“推—反弹”从下到上来形成拍点,这个动作有点像演奏钢琴的“向上弹跳音”。

第二,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注意点的位置大约在腰部,不要将位置放得太高。

第三,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注意在拍点位置上的弹起和下落的线条应成为锐角而不是钝角

第四,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注意在拍点之后,手的走势应当是“弹起”向上,而不能“拉起”向上。

第五,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注意拍点的“点”的位置应在手掌的掌心。注意不要处得过前(在手指),不要处得过后(在手腕)。为了把握好拍点的位置,手型可以稍微向上仰起。

第六,合唱指挥在练习拍点时,要注意肩、臂部不要僵硬,应处于松弛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