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第2版):防渗墙的标准

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第2版):防渗墙的标准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长江堤防工程中,1999年对防渗墙墙体材料的设计要求为渗透系数K≤i×10-7 cm/s。与在坝基处理中通常将K≤i×10-5cm/s作为相对不透水层,可不作防渗处理的标准相比,高出了2个数量级即100倍;比国外通常执行的K≤i×10-6cm/s的标准也高出10倍。当初制定K≤i×10-5 cm/s的标准,肯定都已考虑了不可能完全做好这一因素,本身就储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再加以十倍、百倍地提高,就显得过于保守了。

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第2版):防渗墙的标准

在我国长江堤防工程中,1999年对防渗墙墙体材料的设计要求为渗透系数K≤i×10-7 cm/s。在电力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未定稿)表8.5.2中也有相同规定。与在坝基处理中通常将K≤i×10-5cm/s(相当于Lu≤1)作为相对不透水层,可不作防渗处理的标准相比,高出了2个数量级即100倍;比国外通常执行的K≤i×10-6cm/s的标准也高出10倍。高出的理由,未见解释。这是否意味着凡地层透水性大于此项标准的,都需作防渗墙处理?本人猜想,这可能是为了防止或弥补施工质量不足,可能出现“缺陷而采取的措施之一”。但这是这一范畴之外的问题。如果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要求再高,也只能陷于纸上谈兵。的确,施工质量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遗留下某种缺陷几乎不可避免。但只要不是由于“腐败”有意偷工减料,做成像“彩虹桥”那样的豆腐渣工程,能达到90%以上的质量标准,将90%以上的漏水点已经堵上,一般都不再会发生问题。当然,如能在施工中加以严格控制,使合格率达到更高水平更好。当初制定K≤i×10-5 cm/s的标准,肯定都已考虑了不可能完全做好这一因素,本身就储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再加以十倍、百倍地提高,就显得过于保守了。

流行一种说法:提高标准可以更加安全,可以放心地睡觉。可是人们需要的是既要安全,也要经济合理。把工程做得既安全又经济合理,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