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泥细度,国内外研究及进展

水泥细度,国内外研究及进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泥细度是水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规范对水泥细度的最低要求已如前述。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在城市建设中针对各种土、砂层的加固问题,开展对超细水泥的研究,以其取代禁止使用的、有毒的和存在耐久性问题的化学浆液进行灌浆。由日本奥罗达水泥联合公司研制的MC—500号水泥,粒径范围为1~15μm,中间粒径为4μm,比表面积为8200cm2/g。我国不甘落后,中国水科院岩土所、基础局科研所等单位对提高水泥细度也进行了研究。

水泥细度,国内外研究及进展

水泥细度是水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水泥磨得愈细,单位重量表面积愈大,水化速率越快,起反应的水泥量就愈多,因而水泥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也就愈高。要求快凝的水泥都磨得更细一些。但是,细磨水泥的成本也会随细度的提高而增加,此外也会受到粉磨机类型的限制,所以,对水泥的细度也有个限度。国家规范对水泥细度的最低要求已如前述。

从灌浆角度考虑,要求水泥磨得越细越好,以使它能进入更小的空隙,提高可灌性,增强灌浆效果。长期以来,人们就希望能生产一种磨得更细的灌浆专用水泥,并为此作了不少努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在丹江口、陈村、新安江、青铜峡等坝的灌浆中,采用过用雷蒙磨、气流粉碎机、震动磨等对已出厂的600号大坝水泥进行二次加工磨细的水泥,使其比表面积和细颗粒的含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在城市建设中针对各种土、砂层的加固问题,开展对超细水泥的研究,以其取代禁止使用的、有毒的和存在耐久性问题的化学浆液进行灌浆。由日本奥罗达(Oroda)水泥联合公司研制的MC—500号水泥,粒径范围为1~15μm,中间粒径(50%粒径)为4μm,比表面积为8200cm2/g。根据室内试验,此种水泥浆液可在D15颗粒0.15mm的土层中进行有效的灌浆。后来运用湿磨水泥浆的办法又使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到12700cm2/g,平均直径降到3μm;经在日本只见堆石坝平均渗透系数7×10-3cm/s的覆盖层中灌浆,孔距5m,使透水性降低到5Lu左右。

我国不甘落后,中国水科院岩土所、基础局科研所等单位对提高水泥细度也进行了研究。长江科学院岩基所用湿磨水泥浆法得到最大颗粒小于40μm、中间粒径9.3μm、比表面积达45200cm2/g的水泥,并“已在三峡工程基础灌浆中大规模应用。”〔34〕(www.xing528.com)

不过,应该指出,水泥细度提高后,其早期强度虽然提高,其后期强度却有所下降,保水量增多,结石变得疏松。这些都是不利的。有试验资料表明,全部为7μm以下的细颗粒水泥,加水调匀经长时间搅拌后再沉淀,最后得到的是保水量很多的粘稠物,不仅干缩性大,而且强度很低。

仅就基岩灌浆而言,据以往的实践经验,使用常规水泥,一般都可达到通常所要求的防渗标准;除去其中大于50μm以上的颗粒,也许效果更好。但并非是越细越好,更不可来个超细比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