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水计划编制原则-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

用水计划编制原则-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制用水计划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因此,在制定用水计划时,应将水量与排水及其水质统一考虑,合理利用不同水质的水,并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否则,应从反映使用水的权力的用水计划上加以惩罚性制裁,甚至取消用水计划。

用水计划编制原则-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

编制用水计划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以节流为主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合理开发新水源,都应建立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并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做好污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以此来编制用水计划。

(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兼顾,优化调度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动和储存条件,制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运用计划,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在大多数集中用水区,尤其是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地下水用的多,并出现大范围的超采,而地表水利用少,在编制用水计划时,就应从开发水源的角度加以调控

(三)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

由于用水的浪费和使用后的水存在滥排现象,水源污染已日趋严重,致使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用水计划时,应将水量与排水及其水质统一考虑,合理利用不同水质的水,并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否则,应从反映使用水的权力的用水计划上加以惩罚性制裁,甚至取消用水计划。

(四)协调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利益

在一个流域制定调蓄径流和分配水量的计划,应当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用水、航运、竹木流放、渔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www.xing528.com)

(五)贯彻生活用水优先的原则

开发利用水资源,编制用水计划,应当首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需要。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限制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的发展。

(六)保障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目标

各地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有差别的,在编制用水计划时,围绕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这一要求,应根据其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目标,编制出相适应有重点支持的产业用水的用水计划。

(七)实事求是、科学预测

编制用水计划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分析国家及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预测计划期内水资源的供求平衡关系、企(事)业单位用水现状及节水潜力,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提供依据。

(八)综合平衡、统筹考虑

由于区域水资源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各用水单位的用水节水水平、用水的单位利益与国家的总体利益等关系,各时期允许开采和供给的水,必须有一个合理高效的配置计划,这个计划应是在综合平衡、统筹优化的基础上分配的,以保证区域总体用水效益和用水单位的相对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