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电场环境监测计划-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

风电场环境监测计划-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行初期每年1次定期对风电场邻近的航道水深进行监测调查,在风暴潮等恶劣气象条件过后进行必要的加测。

风电场环境监测计划-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

1.水生生物、渔业环境监测

为了解和掌握该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海域水生生态、渔业资源的现状;分析、验证和复核工程对海域生态、渔业资源影响的评价结果;及时反映工程对周围海域生态、渔业资源状况的影响;预测可能的不良趋势,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措施;最终达到保护工程周围海域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目的。对项目施工期生态、渔业进行跟踪监测。

(1)范围及站点布设。水生生物、渔业现状监测范围及站点布设参照环评的补充监测,设水生生物站位3个,潮间带断面1个,渔业资源站位3个。

(2)监测内容。

1)水生生物主要包括: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底栖动物。

2)渔业资源主要包括:调查鱼卵、仔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渔获物种类组成;渔获物生物学特征;优势种分布;渔获量分布和现存相对资源密度。

(3)监测频率和时间。施工期水生生物、渔业跟踪监测进行2次,分别在施工期开始后的一年内的丰水期、枯水期实施。

2.海水水质环境监测

为了解项目施工期悬浮物的污染状况,桩基施工及电缆沟开挖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影响,监测施工过程中悬浮物影响程度和范围,评价施工期水质是否满足海水水质标准,为施工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对项目施工期水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1)范围及站点布设。海水水质环境监测范围及站点布设参考环评水质调查范围及站点布置确定。共设水质站位5个、沉积物站位3个。

(2)监测内容。①水质包括p H值、悬浮物、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②沉积物包括p H值、铜、镉、铬、油类、硫化物、含水率。

(3)监测频率和时间。施工期水环境监测进行2期,与渔业生态监测同步进行,分别在施工期开始后的一年内的丰水期、枯水期实施。(www.xing528.com)

3.鸟情及其栖息地观测

在运行初期(5年),加强对区域鸟情、滩涂淤涨变化、鸟类与风力发电机组撞击情况的观测研究。

(1)观测内容。

1)鸟类群落特征包括工程建设区及邻近地区鸟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迁徙、迁飞特征、穿越风电场、与风力发电机组发生撞击的情况等。

2)栖息地生境特征包括植被、饵料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的变化;滩涂淤涨情况;鸟类适宜生境面积的变化等。

(2)观测方法与频率。鸟类调查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测。植被和饵料生物调查,主要采用样方法结合随机采样方法进行。滩涂淤涨情况可以采用定标志杆与遥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调查监测频次根据季节划分,在鸟类数量较集中的春秋季迁徙期,可进行强化监测。

4.流场、局部冲刷

为了解和掌握该项目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对局部流场的影响,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墩柱局部冲刷情况,并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同时为检验环境评价预测的准确程度,要求在工程运行期定期对风电场海域潮流场状况进行调查监测,监测内容包括:

(1)风力发电机组墩柱局部冲刷监测。运行初期每年1次定期对风力发电机组墩柱局部冲刷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包括冲刷深度、冲刷坑直径和冲刷坑形状等参数,在风暴潮等恶劣气象条件过后对风力发电机组墩柱局部冲刷情况进行必要的加测。

(2)航道水深监测。运行初期每年1次定期对风电场邻近的航道水深进行监测调查,在风暴潮等恶劣气象条件过后进行必要的加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