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儿童的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小学生血管发育的速度大于心脏发育的速度,血液的循环量较大。因而,小学生的脉搏频率大于成年人,每分钟要跳90~85次,老师和家长应注意不让儿童做过于激烈的体力活动,防止心脏过度疲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的强度应逐渐增加。

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一)小学儿童的生理特点

这个时期的儿童处于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儿童的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这个阶段的末期已接近成人水平,这个时期儿童大脑的额叶也有所增大,大脑皮层已与成年人相近,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 cm,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 kg,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 cm。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老师和家长应注意他们坐、立、走和写字的姿势,课桌椅子的高度要适宜,不要让儿童坐立过久。肌肉含水成分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物成分少,柔软松弛,大肌肉群的发育先于小肌肉群。因而,小学生多喜欢跑、跳、投掷等活动。小学儿童的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因此,他们手部小动作的精确性比较差。老师和家长在注意发展他们大肌肉群的同时,要促使他们小肌肉群的发展,如组织他们写字、绘画、演奏乐器和作手工劳动等,但活动量不能过大,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过度疲劳。小学生血管发育的速度大于心脏发育的速度,血液的循环量较大。因而,小学生的脉搏频率大于成年人,每分钟要跳90~85次,老师和家长应注意不让儿童做过于激烈的体力活动,防止心脏过度疲劳。但是,安排适当的体力活动,又能促进学生心脏机能的发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的强度应逐渐增加。

(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不精确

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比较模糊。他们对字形相似的字如土和士,b和d等容易写错,学写生字常常缺点少撇,看图画时往往只注意引人注目的现象,不去观察图画中所要说明的关系。

2.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被动注意占优势

小学生被动注意占优势,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为20 min左右,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连续保持注意30~40 min。老师和家长还应该积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因为这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

3.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www.xing528.com)

他们在识记教材时多是逐字逐句地反复诵读,将它原原本本地背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还不善于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4.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还较差。

5.小学生的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

喜、怒、哀、乐很容易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容易哭,也容易变,“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

6.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

他们的意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外部的影响才能完成,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比较差。如他们对待学习和工作,常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或鼓励,才行动起来和坚持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意志才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能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和主动地做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