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拔罐疗法:经络概述及功能

拔罐疗法:经络概述及功能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犹径也,指经脉如路径一样,为纵行干线,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部分。在分布上,经直络横。经脉除分布在肢体一定部位外,在内连属五脏六腑。经络虽然不同,但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不可分割。每一经脉都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拔罐疗法:经络概述及功能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犹径也,指经脉如路径一样,为纵行干线,贯穿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部分。“络”犹网也,它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无处不至,网络全身。在分布上,经直络横。经脉除分布在肢体一定部位外,在内连属五脏六腑。络脉多散布在体表,联系“经筋”和“皮部”。经络虽然不同,但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道,具有联络脏腑肢节,联系周身上下,调节阴阳气血的作用。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

经络系统组成如下:

1.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

十二正经对称地分布于身两侧,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经脉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每一经脉都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如:手太阴肺经,是指循行于上肢内侧的一条阴经,它属于肺经。其他诸经名的含义可以依此类推。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

十二正经的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再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传注下去。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奇经八脉没有所属的脏腑对应,也无阴阳表里配属关系。除了督脉、任脉外,都无本经的腧穴。它们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摄经脉气血,又对十二经的气血有积蓄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www.xing528.com)

3.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具有网络周身,沟通表里的作用。

4.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深入体腔的支脉,源于十二经脉的同名经,具有沟通脏腑表里的作用。

5.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循行起于四肢末端,行于关节部分,上至颈项头面,但不入脏。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6.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