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生物实验:动手制作生态瓶

初中生物实验:动手制作生态瓶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二动手做一个生态瓶一、实验目的1.尝试制作一个生态瓶;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在活动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将生态瓶静置几个小时,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然后把水生小动物放进生态瓶。8.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瓶的位置。图5-7能量金字塔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初中生物实验:动手制作生态瓶

实验二 动手做一个生态瓶

一、实验目的

1.尝试制作一个生态瓶;

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在活动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1.材料准备

新鲜水草(如黑藻、金鱼藻、浮萍)、水生动物(如螺蛳、小鱼、小虾、泥鳅)、水、沙子和小石子

2.用具准备

透明的瓶子(塑料瓶玻璃瓶)、凡士林、胶带、标签、笔

三、实验过程

1.清洗瓶子

将准备好的塑料瓶或玻璃瓶用热水清洗一下,可以加些小苏打。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因为用这些化学用品洗涤后,它们会残留在瓶子上,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2.放沙注水

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将其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细菌分解者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然后向瓶中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若无法获取自然水域的水,可将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

3.投放生物

待瓶内水澄清后,在瓶子里放上几根水草(黑藻、金鱼藻),在水面放一些浮萍。将生态瓶静置几个小时,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然后把水生小动物(螺蛳、小鱼、小虾、泥鳅)放进生态瓶。

4.加盖封口

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5.粘贴标签

在生态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6.放置生态瓶

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阳面窗台上,留心观察。(www.xing528.com)

img32

图5-6 生态瓶

四、特别提醒

1.生态瓶应该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命力要强,即不容易死亡。

3.生态瓶中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

4.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要齐全,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有,且各种生物要适量,比例要恰当。

5.生态瓶尽可能是无色透明的,一是便于观察,二是有利于透光。

6.生态瓶中水面以上要留有1/5的空间,模拟生态系统的大气库,便于气体交换。

7.生态瓶应放在较强散射光的地方,注意不能将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光线较弱,不利于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直射,水温容易升高,而水生生物一般不耐高温,容易死亡。

8.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瓶的位置。

五、信息库

生态瓶的科学原理

美国太空总署火箭推进实验室里进阶生命支持计划的科学家汉生,发现细小的盐水虾、藻及蜗牛可以在一封闭之系统内生存一段很长的时间。水草在光合作用下增长藻类;小虾吃藻类得以维生;消化菌将虾子的排泄物分解成为水草的养分。这三种生物体在这封闭的系统内形成一共生自足的“微型世界”。

img33

图5-7 能量金字塔

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内有小虾、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Gorgonia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阳光,当然还有生命:虾、藻及细菌。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光线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让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它们会使用水中的无机营养物,因此藻类是系统中的生产者;小虾呼吸用去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并以藻类及细菌为食物,排出废物,故此小虾是消费者;细菌则把小虾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物,供藻类使用,所以细菌成为分解者。

Gorgonia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虾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的废物。

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