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三国演义》揭示人性的弱点

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三国演义》揭示人性的弱点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猜疑《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忌讳的就是猜疑。

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三国演义》揭示人性的弱点

猜 疑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走自己的路,任别人评说吧”,这些话都是鼓励人们心胸坦荡、豁达开朗的。人生在世,难免受他人的议论,只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相信别人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相反,一切都要按别人的意志去做,自己又怎么个活法?对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听偏信,要用理智分析对待,静观事情的变化,切勿感情用事。有的人一听流言,就暴跳如雷,“说风就是雨”,迫不及待地找上门去讲理争辩。由于缺乏调查研究,找错了说理对象,反倒使自己十分尴尬被动。不去无端地猜疑别人,理智、冷静地对待别人的猜疑,这就是我们应保持的正常心态。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叫做《智子疑邻》,说的是有个人一次在山上丢了一把斧头,怀疑是被邻居的儿子偷去了。从此,他看邻居儿子的一举一动,包括走路的姿势、面部表情,都像是偷斧的样子。过了不久,这个人上山去刨土,找到了那把丢失的斧头。回来再看邻居的儿子,动作和神情一点都不像是偷斧的样子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疑心生暗鬼。”有了猜疑之心,别人一句平常的话,也会听出不同的含意;与己无关的批评,也要生硬地和自己拉扯在一起;本来是微小的误解,也可能发展成难以弥合的鸿沟。

心理学分析专家科罗姆说过:“经常猜疑别人的人,也就不常被人爱。”这就是说,与他人交往,就要信任他人。人都是敏感的,以猜疑和算计之心与人交往、合作,对方必然同样待之。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忌讳的就是猜疑。信任是相互的,你如果不信任对方,对方也不会信任你。双方一旦产生了不信任,关系就会不断恶化,就没有信誉了。(www.xing528.com)

马克带着小外甥去看马戏表演。小外甥见空中那些飞来飞去的人万无一失地抓住对方送过来的秋千,惊呆了。

“他们一点也不害怕吗?”小外甥问。

前面的人转过身来,说:“亲爱的,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他们相信对方靠得住。”

人活在世上,需要放下猜疑,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犹如需要空气和水。互信互助不但使我们进步,而且是心理安定的力量。没有互信,我们一定会走入困境。孔子说:人与人之间如果失去互信,就好像车子失去驱动力一样,根本发动不起来,又如何谈得上奔驰呢?

就个人而言,互信就像食物一样重要。我们如果不信任别人,便会失去诚恳的态度。我们如果长期戴着假面具,就要迷失自己,那会多么难受呀!要想受人爱戴,就得先信任人。

但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对别人产生信任呢?是他太好猜疑。人家本来对你怀有好感,或者曾经是好友,他却因人家某句不经意的话,某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眼神,便怀疑别人脚下使绊,在暗中捣鬼,在议论自己,在中伤自己,说自己坏话,从而生出偏见,中断友情,毁了事业。正是基于此,作家怀特曼这样说:“不信任人,就不能成就事业;不信任人,也不能成为好人。”诗人爱默生也这样说:“你信任人,人家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既能坚信自己,又能放下猜疑去信任别人,说出的事一定做得到,那他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并能在社交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