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磷五改:科学施用磷肥增产

施磷五改:科学施用磷肥增产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磷方法宜五改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因此,因时因地因作物科学施用磷肥,是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考虑施在缺磷的地块上,以消除缺磷这一增产的限制因子。就土质而言,黄、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显著。肥田、肥土和往年连续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块可适当少施。而且,作物中后期枝繁叶茂,田间操作不便,根系逐渐老化,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常造成缺磷,这时采用叶面喷施磷肥,增产效果显著。

施磷五改:科学施用磷肥增产

施磷方法宜五改

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必须通过施磷来补充。磷肥容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肥效转化慢,作物难以及时吸收利用,目前利用率仅10%~25%。因此,因时因地因作物科学施用磷肥,是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改普遍施为重点施。应考虑施在缺磷的地块上,以消除缺磷这一增产的限制因子。一般远离村庄的瘠薄地块,新平整的生土地块,常年少施农家肥的地块,应当优先施用。就土质而言,黄、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显著。肥田、肥土和往年连续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块可适当少施。就作物而言,应施用于对磷反应最敏感的作物上,这些作物分别是水稻油菜小麦棉花、花生、豆类、薯类、瓜类或紫云英等,施用磷肥可获得“以磷增氮”的效果。

2.改撒施为穴施。磷肥要先经过水溶化和解离后,作物根或茎叶才能将其顺利吸收利用,所以施用时如把磷肥撒在地表上或干燥土壤里,就会造成浪费和流失。因此,水稻施磷最好用磷肥粘秧根,或深施犁沟中。旱土作物施磷可用磷肥拌种或穴施、条施,使它集中在种子或根系周围,把磷肥真正送到根系的“口”里。(www.xing528.com)

3.改追施为底施。磷肥很容易与土壤中的铁、铝、钙、镁等元素起化学变化,变为难溶性磷肥,这称为“磷肥固定作用”。因此,在施磷时最好混合有机肥(如农家肥)一起堆沤,让有机肥吸附和分解后再施入土中,则比追施效果好。因为在堆积过程中,有机肥能分解有机酸并发出热量,可以促进磷肥的溶解性,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含量。而且有机肥在腐熟过程中所形成的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可以起缓冲作用,使土壤保持接近中性的环境,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性。所以,磷肥一次性底施,既能增强肥效,又可减少固定。

4.改单一施为混合施。目前使用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石粉等,仅含有磷元素,而不含氮肥和钾肥,所以施用磷肥时配合氮、钾肥一起施用,可以协调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发挥氮、磷、钾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单独施磷有显著提高。常用的配合比例是氮:磷:钾为1∶2∶2。磷肥,特别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易吸收的有效磷。

5.改土壤施为叶面喷。磷肥在土壤中移动范围小,不像氮、钾肥能在土壤中纵横移动。而且,作物中后期枝繁叶茂,田间操作不便,根系逐渐老化,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常造成缺磷,这时采用叶面喷施磷肥,增产效果显著。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钙对水喷施于叶片上,使磷通过叶面的气孔或角质层进入作物体中。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可用2%~3%的浓度喷施,油菜、蔬菜可用1%的浓度。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未上露水前喷施,有明显增产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