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980年9月22日,改变世界的100天

1980年9月22日,改变世界的100天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9月20日,萨达姆以伊朗什叶派组织预谋刺杀伊拉克总理阿齐兹为由首先将炮火投入了伊朗境内,同时萨达姆又翻出旧账,让伊朗归还《阿尔及尔协定》中有争议的霍尔木兹海峡的几个小岛,并开始煽动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两伊战争的火药桶终于被点燃了,这一战火迅速蔓延至整个伊朗和伊拉克,从1980年开始到1988年,持续了将近8年。

1980年9月22日,改变世界的100天

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长约100千米的河流在这里绵延了数千年,哺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这条河叫阿拉伯河,河的东岸住着伊朗人,河的西岸住着伊拉克人。他们是如此的相似,都信仰伊斯兰教,拥有真主赐予的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岸的人民本可以因为这条河流的关系而联系得更紧密,成为友好的邻邦,可是他们却不想伸出友好的双手紧握,而是用仇恨的眼光看着对方,想要占领对方的领土,驱逐对方的人民,强硬地完全霸占这条河。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彼此的敌对、入侵、争吵、战争,无时无刻不打扰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1975年,两国领导人经过调停,签署了《阿尔及尔协定》,使两国人民暂时告别了战争,彼此和平地发展自己的国内经济。可是民族仇恨、多年的战乱以及宗教的对抗却无法因为一纸协定而完全消失。和平掩盖下的两国,因为国内的政治与宗教纷争,再次把矛头对准了对方。

1978年,伊拉克总统贝克尔下台,复兴党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因在伊拉克革命中的出色表现而取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任,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与此同时,伊朗在伊斯兰教什叶派学者霍梅尼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伊朗革命。在伊朗革命未开始前,霍梅尼就是强硬的什叶派,认为只有什叶派是属于真主安拉的最洁净的宗教派别。1965年他逃亡到伊拉克一个叫纳杰夫的地方,却在1978年萨达姆上台后被驱逐出境。萨达姆这种见死不救的做法在霍梅尼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霍梅尼推翻伊朗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后不久便打着宗教的旗帜,希望把伊朗革命延伸到伊拉克人民的心中。

为什么萨达姆不愿意收留霍梅尼?为什么霍梅尼可以将伊朗革命延伸到伊拉克人民的心中?原因还是宗教信仰。1979年,伊朗境内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90%,而它的邻国伊拉克中什叶派分子就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众多的什叶派信徒,让霍梅尼相信,通过宗教信仰的力量可以将伊拉克与伊朗完全控制在什叶派的掌握中,建立强大的伊斯兰帝国。属于逊尼派的萨达姆怎么可能容忍霍梅尼这种企图在伊拉克实现?况且,具有铁血手腕的萨达姆早就对1975年两伊签订的《阿尔及尔协定》非常不满。他要使伊拉克在中东地区变成强国,取得更多经济利益,必然要先打压伊朗的士气。很快,萨达姆的机会就来了。伊朗因为革命的爆发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此时的霍梅尼也正忙于本国的革命事业。什叶派和逊尼派争夺第一的战争在两国境内越演越烈,枪炮声又断断续续地在两国的边界阿拉伯河两旁响起。

1980年春天,伊朗和伊拉克边界的战火密集起来,此时,双方国内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萨达姆与霍梅尼之间的敌对关系也进一步加深。萨达姆害怕伊拉克本国的什叶派和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什叶派联合起来,影响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开展了大规模捕杀什叶派人员的伊斯兰革命活动,并且宣布凡是加入什叶派党派达瓦党的人都要面临死刑。恐怖运动让居住于伊拉克的大部分伊朗什叶派组织感到惶恐和害怕,他们制订了杀死萨达姆的得力助手伊拉克总理塔里克·阿齐兹的计划,可惜计划败露,萨达姆决定对这一行为采取严厉的报复行动,将与霍梅尼关系很好的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阿亚图拉·萨达尔逮捕并杀死,又将成千上万生活在伊拉克的伊朗什叶派人民驱逐出境。(www.xing528.com)

霍梅尼看到萨达姆这一切针对什叶派的残忍措施,怒不可遏。他在伊朗国会上发表演讲说:“伊拉克复兴党希望燃起一场针对伊斯兰教的战争。伊朗军队加入了伊朗人民(对抗国王的战斗中),伊拉克的军人们啊,加入你们自己的人民吧……伊拉克人民和军队应该唾弃复兴党政权,并推翻它的统治……因为这个政权正在攻击伊朗,攻击伊斯兰教和《古兰经》。”萨达姆听到霍梅尼这一说辞,也迅速向伊拉克国民宣告:“看一看吧,霍梅尼煽动伊拉克人民……爬上屋顶抗议自己的政府。他说过,伊朗王已经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某个人。然而事实证明这个人是另外一个伊朗王,只不过这次披了一块穆斯林头巾。”双方唇枪舌剑的气势越演越烈,萨达姆决定以此为契机,策划一场入侵伊朗的战争。1980年9月20日,萨达姆以伊朗什叶派组织预谋刺杀伊拉克总理阿齐兹为由首先将炮火投入了伊朗境内,同时萨达姆又翻出旧账,让伊朗归还《阿尔及尔协定》中有争议的霍尔木兹海峡的几个小岛,并开始煽动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告诉他们公元前5世纪伊拉克被当时称作波斯的伊朗所占领,号召人民拿起枪支,抵御外敌。两伊战争的火药桶终于被点燃了,这一战火迅速蔓延至整个伊朗和伊拉克,从1980年开始到1988年,持续了将近8年。

整个大地在炮火隆隆中不断哭泣和颤抖,无数的难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无数妇女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因为互不让步导致这场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持久的一场战争。战后,双方都背负了沉重的外债。

古老的阿拉伯河仍然在两国边境静静地流淌,仿佛在述说着真主安拉的谆谆教导:“你们不要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除非因为正义。无辜而被杀者,我已把权柄授予他的亲戚,但他们不可滥杀,他们确是受援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