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国主义传承发展:新时代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

爱国主义传承发展:新时代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各国人民反对本国反动派和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产生、发展、巩固并发扬光大的。爱国主义的创新表达。

爱国主义传承发展:新时代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

爱国主义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从爱国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巾帼英雄赵一曼誓死不屈的勇气,无一不诠释着爱国主义的真谛。新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尽管身处和平时代,不能为国家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但是赤诚的爱国之心从未熄灭,要做好青年大学生该做的事,不做有损国家的事,用实际行动为国争光、报效祖国!

1.爱国主义的发展演进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都在传承着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舍己为人的雷锋、为国分忧的“铁人”王进喜,还是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爱国。尽管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实践要求,但从根本上看,爱国主义总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存在和发生,脱离时代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境谈论爱国主义,就难免会陷入因时空错乱而自相矛盾的困境。鉴于爱国主义在规律上有普遍性、在实践上有具体性,因此爱国主义一定要与时代发展及其实践主题相结合。事实上,把握时代旋律、融入时代实践、契合时代要求是爱国主义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爱国主义始终发挥凝聚、团结和指引作用的原因所在。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各国人民反对本国反动派和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产生、发展、巩固并发扬光大的。但凡一个民族能繁衍存续下来,都离不开爱国主义。只要国家没有消亡,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就始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各国人民去生活、去战斗。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傲的。随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日益紧密融合,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逐渐升华到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使得这一最深厚的感情更加广泛、持久和牢固。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不畏强权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保卫北京的于谦。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爱国对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国家人民不爱国,那么这个国家是不能长久生存下去的。人民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有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和感恩之情,这种情感在千百年的时间中不断激发和凝聚,铸就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爱国主义的创新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使命任务,对爱国主义做了系统阐释和创新表达,极大丰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让爱国主义参天古树抽枝展叶、吐绿常青。

第一,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百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大踏步追赶世界进步潮流,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以“中国梦”作形象化、大众化表达,得到亿万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成为当代中国人奋力追求的共同愿景。他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第二,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今日之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翻开中国近代历史画卷,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做了诸多尝试,但最后都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了28年的时间,结束了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面貌,并不断走向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爱国主义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3],无论是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司法的“燃灯者”邹碧华,俯首为群众代言,挺身捍卫司法尊严,只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黄大年被称为“科研疯子”,一心投入深地资源探测,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守岛卫士王继才,三十多年以海岛为家、与艰苦相伴,只为守护祖国海防安全。他们在身体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这其中,最激荡他们内心的,最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还是那片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爱国,这一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已不仅仅是个人情愫,更是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力量源泉。(www.xing528.com)

第四,爱国主义的坚实根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64%左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维护民族团结在弘扬爱国主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分量。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薪火未断,“中华儿女”早已成为各族人民的情感归依、思想共识,爱国情结在绵延不断的历史追思、情感认同中变得愈加深厚、浓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4]。祖国统一大势所趋,民族团结来之不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祖国统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爱国主义的大力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第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近代以来,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爱国主义要经常讲、反复讲,要入脑、也要入心。

第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第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