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世间》的来龙去脉:刊影流年

《人世间》的来龙去脉:刊影流年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世间》是1939年在上海出版的一种杂志,读者常常容易将它和《人间世》混淆。《人间世》是林语堂旗下的品牌刊物,以提倡“闲适”而广为人知。《人世间》的来龙去脉如何?上海版的《人世间》共出十六期,第一卷六期,第二卷十期。三一年之后,《人世间》在桂林出版,主编凤子。我和朋友们研究之后,同意接编这个刊物,但要求改名为《人世间》,以区别于抗战前在上海出版的近似“礼拜六”派的《人间世》

《人世间》的来龙去脉:刊影流年

人世间》是1939年在上海出版的一种杂志,读者常常容易将它和《人间世》混淆。

《人间世》是林语堂旗下的品牌刊物,以提倡“闲适”而广为人知。1934年4月在上海面世,半月刊,十六开本。1935年12月停刊,共出四十二期。

《人世间》的来龙去脉如何?检索《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老杂志创刊号赏真》(河北教育出版社)、《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抗战时期期刊介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文化艺术出版社),发现五种工具书关于《人世间》的说法不一。更重要的是,与原刊比对,且都与刊物的实际面貌不尽吻合。看来,尚有梳理的必要。

《人世间》上海版创刊号刊影

《人世间》上海版创刊号目录

《人世间》创刊号版权页标出的创刊时间为1939年8月5日,半月刊。主编徐陶亢德,发行丁君。徐(1908—1980),浙江慈溪人。陶亢德(1908—1983),浙江绍兴人,均为知名作家。丁君(1909—?),江苏江阴市月城镇人,著名出版人。

这本十六开的刊物以散文小品随笔为主,次为小说诗歌。第一期有傅东华的《赞土》、柯灵的《雨街小景》、周黎庵的《疚斋杂剧》、罗洪的《倪胡子》、毕树棠的《柯南道尔与哈葛德》与徐的诗、黄嘉德的译文。作者都是留在“孤岛”上海的文化人。卷首《目前孤岛刊物内容问题商谈》(内文题目为“目前孤岛的刊物内容商谈”)发表了文载道、浑介、周黎庵、朱雯、柯灵、陶亢德等人的座谈摘要。大家的共识是:“我们应当用较严肃的态度,采用有益于抗战,有益于文化,有益于社会的文章。”另有“特辑”则专谈翻译,李健吾的《话翻译》、赵景深的《译文与风格》、赵家璧的《关于翻译》、汪倜然的《翻译小见》、何浑介的《谈翻译》,吉光片羽,见仁见智。

8月20日出版的第二期,有胡曲园的《自由与理性》、周作人的《谈关公》、谢闻玄的《三峡的水色》等,“作家书简一束”中收鲁迅、林语堂、周作人、朱光潜老舍、谢六逸、谢冰莹的书简。看来作者已经不限于上海了。

亢德、徐有《关于本刊》,交代了刊名的来历:“《人世间》出版后,外面都以为《人间世》复刊了;其实这是有点关系的。有一次我们偶尔谈起《人间世》,碰巧良友公司丁君先生有意来经营,并且征得良友公司方面同意,愿意将它让我们来复刊,但我们考虑结果,觉得人间世社原以林语堂简又文两先生为首,今者这两位都不在上海,所以我们随便叫了一个《人世间》为名。”文章下文却出人意料:“第一期,赖诸位作家赐文,因此颇获读者爱护,销路不坏,不过因为纸价高涨,最近装订作又加价,虽然略有广告,还是无法打多少编辑费。而编辑者也是吃饭的动物,既不能依此为生,所以需另谋他事。亢德一方面忙着编《宇宙风》,现在又要译一本书,徐一个人时间也有限,为生活起见,势必多事写作,也谋教课;所以从下期起,我们不得不辞去编务,以后另由人世间社编辑部负责,想内容必较前更能精彩也。”

《人世间》上海版第五期目录

《人世间》上海版第五期启事

这一期的版权页,主编已改署人间世社(应是人世间社。引者),发行人仍为丁君

1939年9月20日第四期《人世间》出版后停刊,1940年3月1日复刊。刊期继续先前的编号,为第五期,但改为月刊。《复刊致词》说:“本刊命名曰《人世间》,曾于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创刊,由陶亢德、徐两先生主编。出版而后,陶徐两先生均以事冗不及兼顾辞去,再加上别种不可告人之隐的阻碍,不得不于出至第四期而暂告中辍。现在我们重起炉灶,另立阵容,略集旧伴,掺杂新人,由‘闲人’之有兴于摇笔杆者,出来‘看相’,继之以‘笔录’或‘抄译’,印以问世。”“不可告人之隐”有意略过,接下来说道:“至于内容方面,前出四期,以小品散文为主,但原有班底,既已一部分辞行,新组班底,角色全非。故腔调不得不略加更换;为选材便利计,当然只好注重译文。而我们之趣味所在,原是着重于笔录《人世间》之诸种相,古不问洋之东西,事之今古,我们都愿付之纸面,呈现于读者之眼前。”

实际上从第三期开始,文艺类作品已经减少。第四期的文字大多列入新辟的《议论》《人物》《国情》诸栏,不过尚有有钱歌川、丁谛的文艺小品。第五期刊发的文章就几乎全部是关于国际局势的介绍与评述,如《日本政权母体之探索》《东京通信:东京的怪现象》《在欧洲争霸的四大巨头》《战乱欧洲的现地报告》《不列颠帝国与欧战》《苏芬战争一瞥》等。作者也多为陌生的名字,不复既往。杂志的国际杂观、国际问题剖析、科学杂谈、现代思潮等方面的内容,对“孤岛”时期国人了解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战争的进展很有助益。

这一期刊有三个启事,摘要如后:

《徐陶亢德启事》:“鄙人等以事务冗忙,不克参与《人世间》复刊事宜。”

《人世间社启事》:“敝刊创始于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十日,原由陶亢德及徐两先生主编。创刊号发行以后,陶徐两先生即以事冗无暇兼顾辞去,刊行至第四期,因敝社绌于资力,无钱垫本,不得不暂行休刊。现纠合同志,凑成少数资本,并另聘专人主编,续行复刊。故俟后关于编辑事宜,与陶亢德及徐两先生已毫无关系。”

《丁君启事》:“《人世间》创刊之初,鄙人原属发起人之一,故不揣陋拙,承乏为本刊之发行人。后以主编者辞职,社中又绌于资力,不得不于第四期后暂告停刊,然复刊之愿望,无时或已也。兹再集合同志,重起炉灶,继续发刊。”

凤子

第二卷第一期1940年11月15日出版,“孤岛”已是战云密布。1941年8月15日第二卷第十期出版后停刊。12月8号太平洋战事爆发,“孤岛”沉没。

上海版的《人世间》共出十六期,第一卷六期,第二卷十期。

一年之后,《人世间》在桂林出版,主编凤子。

凤子(1912—1996),原名封季壬,广西容县人。著名演员、作家、记者。1942年夏秋之间,凤子由香港来到桂林。她晚年回忆:

在桂林的时候,出版人丁君来访,约我在桂林编辑和出版《人间世》月刊。当时从香港撤退到桂林的文化人很多,话剧演出、书刊出版很活跃,一时间桂林被称为“文化城”。我和朋友们研究之后,同意接编这个刊物,但要求改名为《人世间》,以区别于抗战前在上海出版的近似“礼拜六”派的《人间世》。我们既然要接编这个刊物,当然希望给人一个新的面貌。丁君接受了我的意见,在桂林办好了刊物登记改名的手续。我约周钢鸣研究编辑《人世间》的方针任务,并拟定编委名单,编委中有周钢鸣和马国亮。(《〈人世间〉的前前后后》)

《人世间》桂林版第一期刊影

《人世间》桂林版第一期版权页

这里凤子对刊名的记忆有误,桂林版封面使用的就是上海版“人世间”三字。出版广告在“人世间”“封凤子主编”大字标题之后,这样写道:“本刊由沪移桂,并自即期起改为纯文艺月刊,内容丰富宏大,撰稿者均为文艺界名家,每期十六开本,八十余面,凡十五万字。诚为国内文艺刊物之一支生力军。”

10月15日,《人世间》桂林版第一期出版。版权页署发行人丁君,编辑顾问徐铸成,编辑封凤子,出版者人世间社,总经售桂林集美书店。

编委周钢鸣(1909—1981),原名周刚明,又有笔名康敏、周达,广西罗城人。1932年参加“左联”。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救亡日报》记者,广州《国民半月刊》主编。马国亮(1908—2002),广东顺德人。1929年进入良友公司,1933年9月主编《良友》画报,直到1938年6月。后去香港。1942年初离港,辗转来到桂林。

这年秋末冬初,凤子去了重庆,《人世间》编务全由周钢鸣负责,版权页上就有了周钢鸣的名字。不久,周钢鸣也走了。刊物由马国亮继续编下去,他一直坚持到桂林撤退。

《人世间》原说是月刊,但战时困难重重,第一卷第一期出版后,直到1943年11月,一年多的时间只出了六期。马国亮回忆:“我接手后,将版本由十六开改为三十二开。页数由八十页增至二百页。除保持原有的文艺作品内容,如该期有老舍、巴金的散文,沙汀的小说,王家的翻译文章等,也增加了一些经济政治、社会、战时科学等文稿,例如千家驹的《战后法币会变成怎样》,斯诺的《史太林会不会对日作战》,美国一位空军中校谈《四万尺的高空跳伞》等。有战争报道,如常德前线的专访,也有沦陷区如长春、北平、上海等在敌人占领下的情况,还有书报评述、电影评介等。并有时事画页,刊出缅甸前线、雷多公路、开罗会议等六个照片专题。还有古元的木刻,张光宇、张正宇、黄墅、黄超的时事讽刺漫画速写,封面由张光宇绘的五色彩图。”(《良友忆旧》)

马国亮的编辑计划是要把《人世间》办成具有综合性的文艺刊物,以便能扩大读者范围。他和良友复兴公司的赵家璧商量,名义上仍是人世间社出版,实际上经济支持全由良友复兴公司负担。因此在第六期上曾刊登了这样的启事:“本刊自二卷一期起,改由桂林桂南路懋业大楼良友复兴图书公司总经售。版本内容编排印刷均有变更,请读者注意。”

这个被称为“革新号”的第二卷第一期,直到1944年5月1日才出版。出版后不久,即面临敌军压境,桂林形势紧急,大家准备疏散,出版无法继续。(www.xing528.com)

《人世间》在桂林共出七期,即第一卷六期,第二卷一期。

杂志先后发表的小说有司马文森的《落日》、沈从文的《芸庐纪事》、艾芜的《毛道人》、方敬的《秦老先生》、周钢鸣的《浮沉》、华嘉的《赵老师的悲哀》;传记有田汉的《母亲的话》、骆宾基的《幼年》;散文杂感郭沫若的《月光下》、茅盾的《雨天杂写》、端木蕻良的《心浮私记》、李广田的《废墟中》、宋文彬的《关于死》、朱自清的《论自己》;诗有郑思的《无题》、陈迩冬的《乌夜啼》、严杰人的《祝福》、彭燕郊的《在城市里》、方殷的《囚室断唱》、杜谷的《夜的花朵》;剧本有章泯的五幕剧《苦恋》;评论有胡风的《抗日民族战争与新文艺传统》、黄蝇的《“诗歌与小说”试论》、穆木天的《论巴尔扎克的〈勾利尤老头子〉》等,另有杜宣译卢那卡尔斯基的《批评论》、彭慧译托尔斯泰的《哥萨克》、林焕平译契诃夫的《红袜子》,及袁俊、胡仲持、周行等的译作。萧红遗述、骆宾基撰的《红玻璃的故事》,是萧红的最后创作,堪称她的人生遗言。

抗战胜利,凤子回到上海。她晚年回忆,1946年的秋冬:

叶以群同我谈,试找丁君洽商复刊《人世间》。当时要编辑出版一个刊物,首先得有出版证。我们想要登记出版一个刊物困难重重,而《人世间》曾在桂林出版,在上海可以申请复刊。我们的目的是他能同意给我们出版证,经费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丁君很爽快地答应给我《人世间》的出版证,只有一个条件,要保留他的出版人的名义。他抱歉在经济上不能出力,我也同意他的要求,所以上海出版的《人世间》发行人仍是丁君(《〈人世间〉的前前后后》)

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安徽歙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左联”。以群传达的应该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意见。复刊《人世间》也是凤子的愿望。“既是复员,在感情上、良心上,都觉得有这责任,将这个小小刊物重新扶植起来。”(凤子:《复刊词》)

《人世间》上海复刊版第一期刊影

《人世间》上海复刊版第一期版权页

当时内战已经开始,要登记出版一个刊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拿到了出版证,还要办登记手续,掌握审查刊物出版登记权的是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凤子托人介绍认识了社会局的局长李建华。解放后才知道李建华是中共地下党员。

登记获准,接着是经费了。经费来源之一是广告。刊物的广告除新拍摄的影片外,大都是与文化无关的,如煤号、运输、银行饭店等。冯亦代付出了很大的劳动。令人难以置信的,竟然还拿到孔祥熙签名的一千元法币的钱票,他想不到赞助的是共产党办的刊物。

1947年3月20日,《人世间》出版复刊第一期。月刊,三十二开本。主编人凤子,编辑委员丁聪、李嘉、马国亮,发行人丁君,利群书报发行所总经售。第三卷第一期改署编辑者人世间社。编委李嘉(1918—?),江苏常州人,生于苏州。1935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抗战爆发后辍学回国。后在军中任职。战后回到上海,入《新民晚报》任副刊编辑,同时编《人世间》。1947年入中央通讯社,奉派赴日,任东京分社主任。后旅居日本。编辑秘书姚平(1916—1961),浙江湖州人。统管编辑部一切行政事务,包括催稿、送审、发稿、校对、发行、财会、通信联络等一切杂差。凤子说:“我们有主编和编委,当然都是义务的。编委头两期是丁聪、李嘉、马国亮。第三期李嘉离沪,编委换了冯亦代。我是主编,而实际上从筹备到每期定稿,叶以群既是经理又是编委会的主持者。”(《〈人世间〉的前前后后》)

复刊的《人世间》鉴于经济窘迫和时世艰险,不得不办成综合性文化刊物。凤子在《复刊词》中说:“好在综合性的刊物,不妨碍我们精选几篇文艺作品;同时,多样的形式可以获得广大的读者们支持。”在《二卷赘语》中则进一步强调:“我们只要求本刊是一个真正的无所不包的‘杂志’,也许没有中心就是我们的中心,尽管失于杂,希望做到没有一篇不是值得一读的。”

《人世间》的内容有小说、诗歌、通讯、特写、报告、杂文、剧作、绘画及译文等。作者译者阵容强大,包罗广泛。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沙汀、孟超、吴组缃臧克家丁玲戴望舒、方敬、姚雪垠、徐迟、赵超构、萧乾、李健吾、马凡陀、雪峰、靳以、唐弢、吴祖光、戈宝权、顾一樵、盛澄华、赵景深、王任叔、方令孺、胡风、方然、路翎、阿垅、梅志、碧野、金近、陈敬容、唐祈、袁可嘉、冯亦代、袁鹰、田仲济、适夷、刘盛亚、郭风、杨云慧、罗洪、陈君葆、丰村、蒋天佐、秦牧、翁偶虹、郑君里、方纪、吴天、巴波、辛笛、李白凤、陆晶清、赵清阁、沈寂、叶冈、巴波、青苗、刘泮溪、潘际、万曼、许寿裳、景宋、董鼎山、骆宾基、许高阮等,当时著名的左翼和进步作家几乎尽在其中。刊物为纪念闻一多“周年祭”的特辑、“悼念许寿裳先生”的专辑,都是很有分量的文字。赵超构的《人世点滴》、雪峰的《寓言》、靳以的《人世百图》、冯亦代的《书人书事》等,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囚犯》显示了年轻汪曾祺的才情。“这篇小说,显著的带有汪氏早期小说的特点,善于捕捉感觉,善于体味感觉,善于描写感觉。”“善感物态,善阐物志,让人感叹汪曾祺体察物理人情的敏感精微和他状物传神的精妙。”(白水:《〈邂逅集〉之〈囚犯〉》)

苗舞 黄永玉

第一卷出版还算正常。后来的一年多时间只出了六期,近乎是季刊了。凤子《二卷赘语》说,负责编辑的几位先生先后离沪,一切力量自然削弱了。另一方面物价飞涨,刊物成本日高,赔累过巨,经济上无力按期出版。1948年8月第三卷第一期出版后终刊。凤子在《〈人世间〉的前前后后》中说:“《人世间》从1947年4月复刊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记忆的终刊时间与事实略有出入。

上海复刊版《人世间》出第一卷六期,第二卷六期,第三卷一期,共计十三期(其中第二卷第二、三期,第五、六期为合刊)。

以下试对几种工具书记录《人世间》不够准确完备之处,稍作订补。

《人世间》上海复刊版第十三期刊影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2347页:《人世间》,1942年10月15日创刊于桂林,1944年5月1日休刊。1947年3月20日出版复刊第一期,1948年8月终刊。

按,桂林版为上海《人世间》“由沪移桂”,应有1939年8月至1941年8月上海版的说明。

《老杂志创刊号赏真》140页:《人世间》,月刊。1942年10月创刊,1945年停刊,共出十六期。

按,1942年复刊的《人世间》桂林版共出七期。“1945年停刊”,时间有误。

《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11页,介绍了两个《人世间》:

《人世间》,人世间社主编,1939年8月—1942年8月。

按,这一《人世间》,实际只是《人世间》第一次在上海创刊至休刊阶段。“1942年8月”的时间错误。

《人世间》月刊,封凤子编辑。1939年8月—1941年10月;1942年10月—1944年5月;1947年3月—1949年1月。

按,“1939年8月—1941年10月”这一段的《人世间》,与封凤子毫无干系。第三次终刊时间也非“1949年1月”。

《抗战时期期刊介绍》775页,也是分为两个《人世间》介绍:

《人世间》(上海),1939年8月5日在上海创刊,1941年8月15日第二卷第十期停刊。

《人世间》(桂林),1942年10月15日在桂林创刊,1944年5月因桂林撤退而休刊。抗战胜利后,1947年3月20日在上海复刊。1948年8月终刊。

按,桂林版《人世间》是假上海《人世间》复刊之名出版。

《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247页:《人世间》,1939年8月5日创刊,半月刊。徐、陶亢德等编辑。人世间社印行。出版地上海。同年9月20日休刊。1942年10月15日在桂林复刊,改为月刊。封凤子、周钢鸣、马国亮编辑。先后由集美书店、人世间社、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发行。1944年5月1日再次休刊。1947年3月20日回到上海再度复刊。封凤子主编。先后由利群书报发行所、晨光出版公司发行。1948年8月终刊。前后共出二十四期。

按,1939年9月20日《人世间》休刊,次年3月1日即在上海复刊。这里误为“1942年10月15日在桂林复刊”。总期数应是三十六期,不知“前后共出二十四期”根据何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