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羊年质量杂谈—我的出版问道历程

羊年质量杂谈—我的出版问道历程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文的基本功,在外语、新技术面前早已不知被放到哪个角落去了!作为一个中文教师出身的老出版人,自然了解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今天谈质量问题的困难程度。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应该成为每个企业和员工的共识。

羊年质量杂谈—我的出版问道历程

2015.3.9

质量,今天已经成为令国人头疼的事情。各行各业,大都有质量问题;各种产品,大都有质量问题。现今的社会,诚信缺失,人心浮躁,质量也就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食品、药品到生活用品,从汽车、公路到桥梁,从医疗教育书籍文章,质量问题无一不成了社会的心病。当然,这里的质量问题,并不包括那些故意造假的东西,只是指那些在主观客观上的疏忽而导致的瑕疵。

笔者长期奋战在教育、文化战线,深知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教师上课有质量问题,学生学习有质量问题,写作论文有质量问题,哪怕是组织一次活动同样也有质量问题。出版工作,面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更是一个让全体出版人纠结、动容的问题。笔者多次在上课、演讲和文章中说过“编辑是一个永远让人留下遗憾的职业”。几乎没有一个编辑会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差错,即便是一本自己反复阅读、精心编校的图书,最后还有可能会发现那么一处或是几处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差错,顿足称憾的现象也就会常常产生。

因此,重视质量,提高质量,也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成了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出版人,质量问题更是一件头等大事,甚至要排在效益问题之前。笔者从事出版工作二十多年,从编辑到总编辑,从一本书、一套书到全社几百几千种图书,在质量问题上从未敢松懈,因为这个问题事关企业的生存、编辑人的荣誉。然而,质量始终是一个问题。

社会浮躁了,生活节奏加快了,编辑从原来的一年六七十万字的工作量跃升到七八百万甚或更多的工作量,一本普通的图书从原来的五六个月的生产周期紧缩到一两个月甚或二十、十几乃至几天的周期,原来十年八年仍不能算作是老编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工作三五年就开始称为老编辑,甚或入职几个月就担起了责任编辑的担子,似乎编辑成了一个只要识字就可以从事的职业。长此以往,质量能不成为问题吗?

教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成了产业。于是,学历开始批发,硕士、博士开始批量生产。殊不知,我们的硕士、博士,自从高中毕业以后,除了中文专业以外,几乎与中国语言文学的正规学习告别了,那大学阶段第一年每周两节的“大学语文”除了“获赠”两个学分的功效外,几乎乏善可陈!中文的基本功,在外语、新技术面前早已不知被放到哪个角落去了!因此,写书的自我感觉甚好,以为只要印出来就是书;编书的同样自我感觉很好,以为总是好书好卖。长此以往,质量能不成为问题吗?(www.xing528.com)

出版社转企了,图书成文化产品了。企业要生存,就得追求利润,编辑是企业的员工,业绩考核就得考核利润。而出版,又强调是特殊的企业,要讲究两个效益,前期选题要报批,后期出版上市场,你自己去找活路吧!企业应该是利润最大化,但是,出版不可以,因为是文化企业,是特殊行业,必须讲究两个效益。质量因此成了问题!

作为一个中文教师出身的老出版人,自然了解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今天谈质量问题的困难程度。但是,作为一个编辑,作为一个老出版人,不能不讲质量。看着今天的“无错不成书”,看着报纸、刊物的错字连篇,看着电视、听着广播乃至于领导人报告中的白字,看着今天的网络文化、网络语言的泛滥,乃至于我们的领导人也不忘用网络语言来幽默一下,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质量自然也成了问题!

因此,抓质量、提高质量就成了我几十年出版人生涯关注的一个重心,说是“曲不离口”一点也不为过。课堂上讲,讲座中讲,报告中讲,可以说是逢会必讲;在考核体系中也不断加大质量考核的权重比例,重奖重罚成为制度;倡导全员质量体系的建立,从选题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到印制质量、服务质量,在全社形成一个人人把关、人人重视质量的风气。我想,每个出版人,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有自己的荣誉感,作为出版企业的经营者,质量问题应该也一定是大家不敢懈怠的。

与此同时,我们在抓质量和进行质量检查考核的过程中,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呢?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说实话,目前出版物的质量中,还是不得不承认图书的质量算是最高的,其次是刊物、报纸,网络出版的质量问题更大,此外,电视、电影、电视剧中的问题也令人担忧。鉴于实际情况,我们在设立检查标准时,应该对图书分类对待。在政府法规文件、教材、工具书中,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和比较高的质量标准,而对其他类别的图书,如文学作品、休闲读物,对其硬伤应该按规定的标准查判,而对那些不影响阅读、不产生歧义的比较口语化的倾向可以适当从宽,一者是语言环境,二者是语言本身也在发展,而标准总是滞后的,这个只要看看我们领导人报告中经常出现的“网络语言”就可以知道了,我们总不会因此去批评某个领导人用词不当、语法有问题吧?其次,对于不合格的问题也应该分级处理,比如超过多少的视为严重不合格,应该召回乃至销毁;在多少以内,视为不合格,予以内部通报。只有这样实事求是地去处理,才能取得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

然而,不管何种原因,质量问题应该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质量的警钟应该常鸣,不管是文化企业——给人民制造精神食粮的企业,还是给人们制造生活食粮乃至用品的企业,一直到所有的基本建设项目,质量应该常抓不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应该成为每个企业和员工的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