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网络文化现状评析及对策思考

宁波网络文化现状评析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从总体上看,宁波市的网络文化还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政府的“第一手推动力”不足、产品与服务的供绐能力有限、消费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短缺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宁波市的网络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5年底筹备建立宁波互联网节点以来,宁波市的网站规模迅速发展壮大。

宁波网络文化现状评析及对策思考

方飞龙

摘要:网络文化是互联悯时代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一种文化形态。1994年以来,宁波市的网络文化经历了初始发展、加速发展和多样化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政府网站、教育文化类网站为支撑,积极发挥商业网站作用”的网站建设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库工程以及政府上网工程等一些网络文化工程已初具规模;网络信息传播、网上娱乐服务和网络互动交流等一批特色品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网络文化产业初现端倪。但从总体上看,宁波市的网络文化还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政府的“第一手推动力”不足、产品与服务的供绐能力有限、消费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短缺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以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规范建设为保证,加快推进网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字面来看,“网络文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网络的文化”,即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就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例如被称为“网话文”的网络语言和网络原创文学以及新兴的博客、播客等;二是文化的网络,即文化以网络的形态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网络内化为人们的文化需要与文化精神,如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音频、视频等。

1.开放性。在网络世界中,没有疆界,没有关卡,没有任何的约束和教条,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都能以创建者个体的意愿在网上输出。

2.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行为具有鲜明的隐匿性。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发挥与表现。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网络文化中变得模糊不清。

3.交互性。互联网突破了人类信息单向传播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使得网民不仅是网络文化的消费者,也是网络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实现人际互动。

4.平等性。网络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平等文化”。网络世界里,不存在文化信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办一家网络报纸、电台或电视台,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力全部失去了作用,话语权出现扁平化和自由化倾向。

宁波市的网络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年到1998年,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初始阶段,以网络扩张、用户增加和网站雏形出现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从1999年到2003年,是网络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以新闻网站、政府网站、教育文化类网站、商业网站为主体的全方位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格局初步形成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从2004年至今,是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以主流网络文化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产品与服务形式多样化发展、管理逐步规范有序为主要特征。目前,宁波市约有网民200多万,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注册备案网站数1.3万家,网站(网页)总数近3万家,互联网域名10万多个;网吧等各类上网服务场所1000多家,智能化小区1400余个,专线用户8000余个;拥有10个市级国际互联网网络服务中心,信息流量每秒高达100G。据网上问卷调查显示,网络文化发展总体上得到了网民的认同,对本地网站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到65.45%,不满意的为5%,其中“很不满意”的仅为0.63%。

从1995年底筹备建立宁波互联网节点以来,宁波市的网站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政府网站、教育文化类网站为支撑,积极发挥商业网站作用”的网站建设体系。调查显示,本地网站已经成为我市网民上网的主要场所,72.54%的网民以浏览本地网站为主。

1.新闻网站成为传播主流文化的主要渠道

宁波市的新闻网站有中国宁波网及其支站共计10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以中国宁波网为龙头,各新闻支站为骨干”的新闻传播体系基本建立。49.74%网民选择通过本地新闻网站获得本地新闻信息,超过了本地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的百分比(45.54%),外地网站的比例仅为4.72%;而对本地新闻网站提供的本地新闻内容,73.60%的网民认为及时或比较及时。

作为全市唯——家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中国宁波网自2001年6月开办至今,日均综合访问量已超过500万人次,新闻、信息发布量3500条以上,带宽流量1000M。在全国公布的315.org[1]排名中,中国宁波网列地方新闻网站月度排名第8位,逐步形成了“天下宁波帮”、“对话"、“播报"、"三江口时评”等一批品牌栏目,在全省的网络新闻奖评比中,获奖作品数连续几年位居前列。网络已经成为宁波市四大主流媒体之一。

2002年以来,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宁波广播在线、宁海新闻网、北仑新闻网、中国象山港、镇海新闻网、余姚新闻网、奉化新闻网、慈溪新闻网、鄞州新闻网等9家中国宁波网支站相继开通。它们立足本地、服务本地、逐渐创建了一批反映本地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人文风貌的特色频道、品牌栏目和专题。目前,9家新闻支站以登载新闻为主业,积极拓展网络视频、网上论坛等互动业务,已经成为当地发布权威新闻信息、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反映社情民意、扩大对外影响的重要平台,平均日新闻更新量在330条以上。

表1 各新闻支站业务一览

2.政府网站成为网上政务公开的有力支撑

自1999年开展“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宁波市已建立起以市政府网站为主体、覆盖各个政府部门、遍布市级到乡镇各个级层的政府网站网络体系。

宁波市政府网站自1999年10月建立以来,几经改版或重建,目前已形成“公民站”、“企业站”和“政府站”。三大站点分别为公民、企业和政务提供网上平台。其中,中文版共有一级栏目26个,二级栏目153个,信息总量超过8万篇。同时,每个外文版都有15个一级栏目,50个左右二级栏目。目前,宁波政府网首页访问量日均8千人次以上,页面浏览量18万次以上,名列全国地方政府网站第5位。在首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国际化程度评选中,荣获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优秀外版奖第一名。

3.教育文化类网站成为普及文化教育知识的有效载体

宁波市教育部门自1999年启动硬件建设以来,至今80%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为构建校园网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方面,通过本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班级和学生个人信息资源、学校教育管理资源网络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构筑了立体式网络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类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建设,通过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应付自如。

文化部门积极搭建地域文化网上传播平台,建立了宁波文化网,该网站在最近几年全市政府网站浏览量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五名之列。同时建立起一批社会公共性文化网站,市文保所、天一阁等文博单位共建立了9个公益性网站,并通过友情链接,初步实现了全市文博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市图书馆还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提供服务。

4.商业网站成为娱乐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

与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教育文化类网站相比,宁波市的商业网站创办更早,发展更快,影响更广泛。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点商业网站有两家。一是宁波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主办的东方热线。自1996年创办以来,该网站Alexa排名曾进入全球前50位,目前基本稳定在前2000位。东方热线注册用户100余万,日均页面访问量1000余万。2006年10月,东方热线开始实施全省分站建设计划,积极打造全省统一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平台。二是宁波网通信息港主办的互联天地,Alexa排名在10000位左右,目前注册用户50万,日均页面访问量300余万。该网站以服务注册宽带用户、建设宽带内容信息平台为重点,在国内宽带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从总体上看,商业网站已经成为提供本地娱乐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调查显示,66.12%的网民选择本地综合性网站作为获取本地服务信息(如衣、食、住、行等)的主要渠道;60.10%的网民选择网络作为他们获取视频节目的最主要渠道,其中已订购网上视频业务的网民中有近60%选择了东方热线和互联天地两家商业网站的视频订购业务。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全国性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宁波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2002年启动至今,基本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资源库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各县(市)、区教育城域网互联互通,建立了两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镜像服务器,在城域网上也电立了一台资源镜像服务器,实现了全市的大部分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在资源共享工程上,累计投入1.7亿元,建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358个,其中乡镇91个、街道54个,村2649个、社区338个,其他226个,基本实现了“共享工程”对农村、城市社区和学校的全面覆盖,形成了贯穿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学校,并延伸到户的“共享工程”服务格局。

2.数据库工程。一方面,积极筹建地方性数据库。目前已建成“宁波老报纸”数据库,收录了1899至1982年出版的包括《甬报》、《甬江日报》、《四明日报》、《时事公报》在内的29种宁波地方老报纸。建立了宁波市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网民可以通过检索系统对图书馆内百万余册图书与期刊的馆藏地点与借阅情况进行查询。同时,文保所、天一阁等文博单位还建立了9个公益性网站,并通过友情链接,初步实现了全市文博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外购数据库,不断扩充数据信息资源。文化部门相继采购了“万方”、“龙源电子期刊”和“方正Apabi电子图书”等三个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了1980年以来的科技信息系统、1998年以来的数字化期刊和商务信息系统,其中数字化期刊收录期刊5043种,核心期刊1300余种;科技信息系统包括成果专利、中外标准、科技文献、机构及台湾系列。商务信息系统收录了国内96个行业的近20万家企业的详尽信息。龙源电子期刊收录了中国内地具有代表性的1200余种著名人文电子期刊全文,内容涵盖管理财经、时事政治、社会科学、现代文学、综合文化、史地人文、教学教育、科普科技、女性生活、健康体育自然科学等12大类。方正Apabi电子图书收录400多家出版社的正版电子图书40325种、43547册,每年增加约15000种。

3.政府上网工程。自1999年宁波市响应“政府上网工程”,推出中国宁波政府站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建立起了覆盖各个政府部门、遍布市级到乡镇各个级层的政府网站网络体系。我市在积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广泛建站的同时,还对各政府站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市政府办公厅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举办宁波市政府系统网站评测评比活动,对27家市级经济服务与管理单位、29家市级社会服务与管理单位、16家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派出机构,共计72家网站,按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65个三级指标,由专家意见结合群众评议,进行专业测评,有效地推进了政府政务公开化、透明化工作。(www.xing528.com)

1.网络信息传播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涌现了一批网络传播品牌=以中国宁波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积极开展新媒体项目实验,推出了互动多媒体报、电子纸报纸、手机报、二维动码等新闻传播品牌,有效融合纸媒与网媒的优点,强化了新闻信息的服务功能。宁波Bo播报电子纸报纸入选“2006年中国报业十大新闻”。政府网站、商业网站以及一些个人网站也积极打造自身的传播品牌,成为政务信息、商贸信息和行业信息的重要发布平台。如个人网站住在宁波网,以提供本地房产买卖、房屋租赁、行业动态等资讯为其主要服务内容,网站500多个版块拥有注册用户数6.5万,日均在线人数2000人(次),成为宁波本地传播房产信息的最大专业平台,引起搜狐关注并被其收购,成为搜狐旗下焦点房产网宁波站。

2.网上娱乐服务品牌。文化娱乐服务是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功能,据调查,全市网民中有32%以网络游戏为上网目的,分别有43%和44%的网民经常收看网络影视和收听网络音乐。近年来,宁波市网络文化的娱乐服务功能逐步得到了力口强,培育了一批以免费服务为基础、以有偿服务为趋向的网上娱乐特色品牌。目前,在全市已取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视听节目传播许可证的四家网站中,中国宁波网的网络电视和网络电台已经成为其网上休闲娱乐的重要特色品牌,网民日均点击量分别达到5万人次以上;宁波电视在线和宁波广播在线利用电视和广播的节目制作优势,成为本地音视频节目的最大资源库。九洲梦网是国内首家正式推出收费运营的宽带视频点播网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宽带视听娱乐门户网站。网上游戏发展迅速,2006年9月东方热线成功收购中国地方游戏网,目前东方游戏同时在线人数已经接近10000人,游戏客户端的注册用户突破50万。网上休闲娱乐新型业务不断拓展,网通公司推出的NVD媒体播放器通过用户对视频节目解密解码,可以在电脑或电视上欣赏具有DVD画质的视频节目,有效解决了网络视频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网络互动交流品牌。近年来,宁波市各类网站建设了一批品牌性论坛和互动性栏目,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75%以上的网民以逛本地论坛为主。天一论坛、东方论坛和互联天地的家园社区已经成为本地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品牌论坛,共有800多个版块,注册网民数超过75万,日均发帖量近10万条。一些个人举办的论坛网站,如“新北仑”等,也极具人气,成为当地网民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同时,中国宁波网还培育了“对话”、“城事热线”、“三江口时评”等一批互动品牌栏目。“对话”栏目自2002年创办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平均每期参与人数为15万人次,页面浏览数150多万。多次在省、市网络新闻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并入选为浙江省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案例。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市的网络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所占比例还较小。据信息产业部门估算,全市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约有上百家,但规模相对都比较小,业务类型杂,盈利能力差。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网络文化产业资产和产业增加值在全市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均不到0.5%。

表2 2005-2006年网络文化产业情况[2]

从产业分布来看,网站、网吧等网络应用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注册备案网站达1.3万家,各类网站(网页)总数已近3万家,网吧904家。互联网普及应用发展迅速,至2007年9月底,全市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10.5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99万户,约占互联网总用户数的90%。

从发展潜力来看,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以创意产业为依托的网络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已经显现。2007年开始,信息产业部门每年出资100万元用于扶持新生网络服务企业创业。今年5月,宁波市成立了创意产业协会,为聚合全市文化、设计、IT、传媒、研究的机构和公司,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服务平台。同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街区建设规划已经出台,并专门组建工业设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来运作街区建设,投资额将达到10亿元左右。根据规划,未来3至5年内,街区将集聚100家左右的工业设计企业,其主体是国内外工业设计及创意知名企业,同时也吸纳部分从事创意产业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成集工业设计与创意、研发、制造、交易、展览、孵化、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证、培训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设计集聚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宁波市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主要推动力。

从总体上看,宁波市的网络文化还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称,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还不相协调。当前,制约宁波市网络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它在初始发展阶段十分有赖于政府的推动,特别是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培育。但宁波市一些地方和部门未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重信息产业、轻网络文化产业”、“重眼前问题、轻长远发展”、“重微观管理、轻宏观指导”、“重传统媒体、轻网络媒体”、“重网上负面消息封堵、轻网上热点舆论引导”等认识问题尚未真正解决。网络文化发展多呈无序、自发状态,产业定位不明确,网络文化产业服务当地经济、结合地方特色的特征不够明显,缺少有代表性、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产业链不够清晰。

当前,宁波网络文化的生产与供给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公共文化事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过程较短,传统文化资源的网络化传播力不强,尚不能对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发展为内容全面、服务高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而本市已经建立的社会公共性网站,亲和力不够,覆盖面、影响力也不大,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再加上一些网络文化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往往以迎合消费者口味为出发点,以盈利为目的,无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低俗化倾向还时有发现。有的网站为吸引网民的眼球,片面追求“点击率”,大量传播有害和违法违规信息;有的网站主观上缺乏社会政治责任感,或者客观上疏于管理,给一些网络炒作、网络恶搞行为提供了空间;也有的网站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成为色情、赌博和诈骗的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普及过程中,不少网民的认识还停留在仅把互联网视作一种消遣工具的层面,面对网络所承载的实用功能的认识和应用远远不够。调查显示,在日常上网行为中,除浏览新闻、获取生活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外,排在前10位的基本上都是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娱乐休闲和网上论坛、即时通讯等.互动交流行为,收看及下载,这些作为超过日常上网行为的40%。而网上销售、网上求职、网上教育、网上预订以及网络电话、电子政务等网络实用功能的使用人群仅占日常上网行为的10%左右。同时,网民有偿消费网络文化产品的习惯尚未形成,以付费音频与付费视频为例,在线调查显示,仅1/5(18.44%)的网民愿意为下载网络音频付费,1/4(26.2%)的网民愿意为网上视频付费。

从网络文化建设的人才数量看,宁波市网络文化从业人才不足。2006年全市网络文化从业人员0.12万人,仅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0.52%。网络文化建设的人才构成不平衡,高端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紧张。网络文化建设需要的网络文化创意、技术、营销等专业人才还不多,而既懂技术、又懂传播,既有实战经验、又懂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

突出表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远远滞后。一是现行法律法规覆盖不全。现行的法规,不论是国家法律还是部门规章,都不能较为全面地覆盖网络文化的各个领域。二是现行法律法规约束不强。相当一部分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往往不足以触动其根本,不能对违法人员、单位起到较强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三是现行法律法规普法不广。媒体和有关部门对现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广、普及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网络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的专项法律法规普及培训的频度不够高、形式不够新,造成网络文化从业人员的相应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目前网络文化规范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管理技术和手段也十分有限,结果导致网络恶搞、网上炒作等有悖伦理道德的行为,以及网络骇客、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上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把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宁波作为互联网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必须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把网络文化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促进“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有力支撑,为宁波全面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产业发展滞后、产品供给不足是当前宁波市网络文化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有赖于政府的“第一手推动力”。一是制定网络文化发展规划。从宁波实际出发,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网络文化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确定网络文化建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二是制定网络文化产业扶持优惠政策,以经济政策提供对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扶持重点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化创作平台、文化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功能,调动传统文化单位、网络文化行业参与宁波地域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生产和传播。

互联网既有产业属性,也有事业属性。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网络文化发展是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党委政府应该加大社会公益性投入,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文化的共享、共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用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大力培育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社会信息服务平台和文化传播主渠道。重点是要明确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和教育文化类网站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和任务,优化网络结构,扩大网络文化主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民主意识、参政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正成为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其传递原生态的群众情绪和民意的功能日益凸显。而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社会情绪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情绪不同程度地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网络一定程度上也发挥着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可以肯定,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因此,各级政府应当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掌握主动,在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上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的同时,要把互联网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途径来倡导。通过设立政府网上信箱、互动交流对话等方式,及时解答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疏导公众情绪,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反映民意、收集民意、通达民意的重要渠道。

人才是兴业之本,能否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要坚持机制引才、体制育才的方针,以优越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一批高素质互联网创意人才、创业人才、科技人才、编辑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参与到宁波市的网络文化建设中来;注重本地化人才队伍的教育培养,逐步建立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符合宁波网络文化实际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库。另一方面,要强化搭台树才的理念,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人才的聪明才智。网络文化单位要善于发现人才、更要善于使用人才,做到岗位留人、量材适用、人尽其材。要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目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网络文化人才的积极性。通过网络文化优秀人才评选表彰、选送优秀人才继续深造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各个层面网络文化人才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潜力。

制度是规范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证,而一些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的发生,正是因为制度执行不力或者超出了制度调节的范畴。当前,我国互联网的相关立法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法律体系远远尚未建立,目前有限的规定也还存在许多漏洞和欠可操作性。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建设,明确法律规范的适用,理清网络行为主体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已成当务之急。同时,要加大对网上违规行为处罚的执行力度,有错必罚,切实维护法律制度的权威性,有效遏制现今普遍存在的网上行为失范。重点是要加强前置和源头管理,加强对基础电信企业的严格监督,促使基础电信运营商等接入服务提供者对网站实名备案数据进行实时全面核查;严格行业准入,对不符合条件的网站坚决不批,未经审批的网站要坚决予以查处;建立非法网站黑名单制度和经营者不良行为信誉记录制度,严禁各基础电信企业和接人服务单位为其提供接入服务。

环境建设既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外部保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从国外成熟的互联网发展经验来看,网络环境建设不仅有赖于政府主导的严肃查处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和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等刚性管理方式;同时更需要在把握网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柔性管理方式,依据社会主流价值观、文化和精神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把党和政府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当前,要积极推动“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向纵深发展,探索建立互联网信息评议、网站信誉公示等一套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的长效机制,使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互联网“绿色、健康、文明、和谐”发展,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

注释

[1]315.org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大陆及全球中小企业与商务人士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其排名系统是根据安装了315.org插件的用户上网记录,对网站进行访问频度分析并排序。

[2]该数据由市统计局提供。表中所列网络文化服务产业相关数据是指我市独立核算的一级法人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