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群体事件过程分析详解

网络群体事件过程分析详解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文可以得知,网络群体性事件需要有一个动员机制促使其发展,而且事件的演变过程有一定路径。杭州市公安局通报会称,11日零时许,现场秩序基本恢复,这起事件已从原来的表达诉求转变成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随后,杭州当地公安机关已对53名嫌疑人刑事拘留。而在网络群体事件的动员过程中,传统大众媒体则成为被动员的对象。

网络群体事件过程分析详解

从上文可以得知,网络群体性事件需要有一个动员机制促使其发展,而且事件的演变过程有一定路径。本文将结合“5·10杭州垃圾焚化厂”事件,探讨其演变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起点:社会现实变动

据统计,2013年,杭州垃圾平均日产量为8456吨,而目前全部垃圾焚烧厂的总处理能力为3529.21吨/天,杭州市政府曾于2012年底要求5年内将处理能力提升到8500吨/天,但5年时间已过大半,垃圾焚烧厂项目却难有进展,“垃圾围城”逐渐成为杭州城市管理的难题。[146]在此困境下,杭州市政府规划在余杭区中泰乡九峰村建造一个日烧3000吨垃圾的焚烧发电厂,但其选址毗邻众多水源地。出于对水源安全及生存环境的担忧,当地民众开始展开各项维权行动。

4月中旬起,杭州城西及余杭等地市民发起了旨在反对中泰垃圾焚烧厂开工的签名维权活动,并向政府部门递交了听证要求,希望能够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表达诉求。[147]

4月26~27日,杭州约500名市民连续两天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在中泰乡修建日烧3000吨的垃圾焚烧项目,有多名组织者遭警察抓捕。

5月8日,针对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杭州市召开垃圾处置专家媒体沟通会,同时民众发现,当天晚上已有车辆运输测量仪器到石矿区,垃圾焚化厂项目正在偷偷动工。

5月9日,杭州市余杭区政府网站发布《关于九峰环境能源项目的通告》,杭州余杭区中泰乡九峰村将规划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由此引发了杭州城区居民、中泰乡辖下村村民的强烈不满。当日起,就不断有城区居民和中泰乡村民到规划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九峰村聚集,并封堵路经当地的省道和高速公路。至5月10日,该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群众聚集,并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砸、损毁车辆,围攻殴打执法民警和无辜群众。

由此,杭州市政府不顾民众意见建设垃圾焚化厂这一公共决策是本事件针对的主要内容。

(二)网络舆论发酵

5月10日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先是出现谣言,称余杭警察在驱散群众时使用暴力,致多人死亡。如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范忠信称:“建垃圾焚烧厂本为环保工程,政府占理。但没有环评和听证,瞒住附近数十万百姓,强行动工就明显理亏了。百姓手无寸木和平请愿,难道就只有动用武装特警抓人打人、以血威慑这一条途径可走了吗?在关系周边五十多万百姓健康的重大工程上,难道就不能贯彻十八大精神搞一点协商式民主吗?”随着回帖、转发数量的增加,“5·10杭州警民冲突,多人死亡”的舆论迅速成为网络热点议题。

可见,“5·10杭州垃圾焚烧厂事件”是一个由谣言为起点引发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谣言泛滥致群体事件恶化或失控。在动员过程中,体现的是情感共鸣策略与诉诸理性策略共存。上文提及的范忠信的言论体现的更多为情绪渲染,体现了非理性化的动员特征;而另一网友“法语薇言”的舆论则较为理性,其在贴文中直言:“没有实体经济谈何地方实力,谈何个人的生活幸福?政府工作有瑕疵,官员有责任,但那些盲目而暴戾的人群有没有责任?背后鼓动的势力有没有责任?事到如今,你们还会觉得体制内发的声音都是水帖么?还会觉得与他们论战的人是傻子么?我早就在较量中感受到他们的恶意,他可以肆意撒野,却不允许回评;他可以借机造谣,却污蔑政府删评,这绝不是普通人对话的方式。”因此,网络群体事件发酵的过程可能还会产生不同声音之间的论战、传播,从而吸引网民的兴趣,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过程。

(三)高 潮

“5·10事件”经过很短时间的发酵,5月11号迅速成为网络焦点议题,进入事件的高潮,这主要体现在微博的信息发表量和有关网络媒体的信息推介等方面。

5月10日,范忠信发布主题为“余杭环保抗争”的微博,这条微博被微博平台上的律师群体大量转评,截至5月14日16时,转发、评论超过7000次。而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于10日夜间发布新闻《杭州余杭区通告九峰垃圾焚烧厂项目情况:未获理解一定不开工》,传递官方对此事件的处理态度。同时,有少量商业门户网站,如搜狐,在对中新网的新闻进行转载时冠以标题《杭州数百人抗议建垃圾焚烧厂》,以简单的标题对事件进行传播;境外媒体,如香港商业电台网刊文《浙江民众反对兴建焚化炉 数十名警民冲突受伤》、美国中文网的《杭州五千民众抗议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致警民冲突 有人受伤》,“数十名警民受伤”、“五千民众抗议”等数字较为直白地勾勒出事件的重大性。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杭州垃圾焚烧项目致民众集聚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图[148](www.xing528.com)

(四)网上网下勾连——危机解决

这个阶段主要是网上—网络的信息“溢出”到社会话语大场域中,影响线下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通过校正一定的信息偏差,如辟谣,传递正确的信息,与民众产生社会情绪共振,[149]群体动员从网上真正走到线下社会,变成一场社会运动

1.政府采取措施

在网上舆论的压力下,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开始采取措施。5月11日,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发出通告,称该项目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停止一切与项目有关的作业活动。并表示,在前期过程中,将邀请当地群众全程参与,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日,杭州市公、检、法、司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并澄清了警民冲突的谣言。杭州市公安局通报会称,11日零时许,现场秩序基本恢复,这起事件已从原来的表达诉求转变成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随后,杭州当地公安机关已对53名嫌疑人刑事拘留。另外,7名网民因在互联网上捏造谣言、散布虚假信息被行政拘留5~10天。相关部门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现实生活中民众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九峰现场的“打砸抢”情况得到了抑制。

2.传统媒体的回应

在传统群体动员中,传统媒体一般扮演着发起者的传声筒和鼓吹手的角色,是群体动员的宣传工具。而在网络群体事件的动员过程中,传统大众媒体则成为被动员的对象。因为传统大众媒体扮演着勾连网络话语场域和社会大众话语场域的中介角色,同时还是社会主流价值的赋予者,没有传统大众媒体的报道和参与,网络动员的社会效力和传播力将大打折扣。[150]随着网上群体舆论的白热化,传统媒体关注度开始大幅升温。5月11日,相关媒体报道超过500篇,“民众抗议”、“抵制”等较多地出现在标题中。11日下午,杭州市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成关注焦点,媒体从不同角度刊发报道:《杭州官方通告:敦促堵截高速焚烧车辆者自首》、《杭州市政府:垃圾焚烧项目会保障群众知情权》。5月12日,媒体报道量达到峰值,传统纸质媒体、主流政府网站、商业门户网站对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进行进一步的舆论引导。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杭州垃圾焚烧项目致民众聚集事件媒体关注走势图[151](单位:篇)

传统媒体的这些报道不仅披露了“5·10事件”的始末,使得更多民众了解实情,也开始反馈到网上,促使舆论探讨开始走向理性。

(五)持续:网上网下社会互动

这一阶段,主要体现为线下的行为再次反馈到网上,使得参与者对事件进行重新审视与讨论,进入最后的反思。而参与者,多为公共知识分子

表1 相关微博大V意见摘录

由表1可见,公共知识分子们认为“5·10事件”是当地民众的“邻避运动”,尽管的建造垃圾厂的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政府的错误之处在于忽视了民众的参与权,而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政府把这一公共服务职能外包给中立的第三方。应该说,这一阶段体现的大多为理性的声音,为公共政策重构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意见。随后,网络群体事件也逐步走向平息。

综上,网络群体事件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动员者们以社会现实的变动为基础,开始在网络上发表舆论,通过情感熏染,经过一定的发酵期,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使事件迅速传播,引起更多人的共鸣;然后,网上巨大的舆论压力开始对线下行为产生影响,促进利益相关者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最后,线下行为再反馈回到网上,进行深入讨论与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