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现实与网络群体事件的划分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现实与网络群体事件的划分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现实性,可以把群体性事件分为现实群体性事件和网络群体事件。公安部从社会治安角度认定的群体性事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群体性事件类型的划分。虽然骚乱和颜色革命带有明显的政治特征和与现政权的“敌对”特征,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可能发生“质变”而走上骚乱甚至颜色革命。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现实与网络群体事件的划分

根据现实性,可以把群体性事件分为现实群体性事件和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式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的聚集行为。这类事件可能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发展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21]。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多,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传播信息组织群体性事件成为一种便捷的方式,它既可以克服地域和时间等现实因素对组织群体性事件的现实限制,又可以避开现实权力的干预,能够快速、大规模地组织群体性事件。2005年在北京等多地发生的反日游行以及2007年厦门PX事件都体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不同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由于互联网从单纯的计算机载体发展到手机等多样化载体,也由于网民年龄和阶层从青年、白领向各个年龄段、各种社会阶层扩大,网络日益成为群体性事件组织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

公安部从社会治安角度认定的群体性事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群体性事件类型的划分。包括:(1)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2)集会、游行、示威、集体上访等活动中出现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罢课、罢市;(4)非法组织和邪教组织的大规模聚集活动;(5)聚众包围、冲击党和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重要警卫目标、广播电台、电视台、交通枢纽、外国驻华使领馆以及其他要害部门或者单位;(6)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者非法占据公共场所;(7)在大型体育比赛、文娱、商贸、庆典等活动中出现聚众滋事或者骚乱;(8)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以及其他公私财产;(9)较大规模的聚众械斗;(10)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的其他群体性行为[22]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群体性事件的划分方法,如于建嵘认为群体性事件包括维权性群体性事件、泄愤性群体性事件和骚乱性群体性事件[23],其中维权性事件是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泄愤性事件则是由偶然事件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性事件类型,而社会骚乱型群体事件虽然表面上看与泄愤型事件有相似之处,但是性质上已经出现了变化。维权性事件可能走向泄愤性事件,泄愤性事件也可能走向骚乱性事件。

值得关注的另外两种群体性事件类型是“骚乱”和“颜色革命”。虽然骚乱和颜色革命带有明显的政治特征和与现政权的“敌对”特征,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可能发生“质变”而走上骚乱甚至颜色革命。(www.xing528.com)

骚乱是指“群众由于长期压抑而形成的对某种制度或某一人群的不满,由于某一具体事件的发生而集中宣泄行为”,是危及公共安全的社会突发事件。在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中,在特定时空中符合当时法律和政府认可的称为游行,未遵守当时法律和得到政府认可的称为“非法聚会”,发生激烈对抗的冲突则被称之为“骚乱”或者“暴乱”,大规模的群众行动则被称之为“社会运动”。我国对于“骚乱”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政治意义,认为骚乱是具有反政府、民族分裂等明显政治目的的群体对抗性聚集和攻击活动,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7.5”事件,皆是民族分裂组织制造的旨在分裂国家的暴力活动。群体性事件与骚乱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具有“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这与西方国家从行为特征的界定有着根本不同,我国进行界定依据的是行为目的——是否具有反国家和反政府的目的。

“颜色革命”(或者称之为“街头政治”)特指21世纪初期,独联体国家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由美国为首的西方非政府组织支持一个国家的亲美疏俄反对派,通过和平的、“街头政治”的方式,如大规模抗议、游行示威、广场集会和围堵国家重要机关,使其不能正常运作等和平的、非暴力方式来完成国家政权更迭的政治运动[24]。“颜色革命”与国内研究者所指的具有暴力破坏行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行为特征上有极其类似之处,但本质区别依然在于是否具有反国家、反政府的政治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家具有群体性突发事件性质的“街头政治”往往会演变为“颜色革命”。如塞尔维亚的“天鹅绒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柠檬革命”、缅甸的“藏红色革命”,几乎都是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开始,冲突进一步扩大后进而围困政府机关、最后演变为导致重大政治危机、迫使领导人下台、颠覆现有政权的颜色革命。推翻现任政府是颜色革命的结果特征,但是其初衷未必如此。根据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来看,虽然没有必要对于其后果有“颠覆政权”的担忧,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而及时的处理,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性的政治影响。

从不同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划分,对于了解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探索各类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置方式都提供了更加细致的图景,是群体性事件得到多视角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表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