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法在群体性事件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调查法在群体性事件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搜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通常包含问卷法、量表法和访谈法等具体方法。问卷法是让被调查者回答系统的书面问题来了解他们的社会行为或心理的状况与特点的方法。调查法中的访谈与质性研究中的访谈稍有区别。目前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虽然访谈法使用很普遍,但很少研究仅单一使用访谈法,而是与调查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在群体性事件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搜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通常包含问卷法、量表法和访谈法等具体方法。

问卷法是让被调查者回答系统的书面问题来了解他们的社会行为或心理的状况与特点的方法。用于了解人们特定时期社会心态和对某种特定社会事件反应的民意测验,就是典型的问卷法。问卷法是群体性事件实证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行动者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最主要的方法。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研究假设和特定的群体性事件,设计针对性极强的问卷。例如,蔡禾等[7]在研究利益受损农民的利益抗争事件中,根据三种理论发展出了利益受损农民利益抗争行为的九个假设,根据这九个假设发展出包括四类十个自变量的问卷,这些自变量包括性别、企业所有制、居住模式、是否签订合同、地缘关系的紧密程度等五个类别变量;年龄、教育程度、劳动法认知水平、打工地朋友数量和绝对剥夺感等五个连续变量。根据利益受损农民的实际抗争行为设定三个因变量:投诉、集体行为以及是否参加利益抗争行为。这个问卷只适用于本类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而不适合其他类型的群体性事件。

为了达成用样本推论总体的目的,问卷法通常选取大样本进行研究,包括分层取样、随机取样、滚雪球取样等。上述蔡禾的研究中就选取了珠三角的3 000个样本。在取样过程中,还要根据所设定变量确定样本的内部构成和具体的取样方法,例如,将人口学变量设置为自变量,就需要尽可能地在取样中平衡人口学变量。

问卷法的优点是效率高、规范化、省时省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且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只要经过基本的培训就可以实施;但是问卷法的使用也会受到诸多限制,如问卷自身内容的限制,用于调查农民工的问卷可能就不适用于其他群体;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取决于被研究者合作水平,一些受社会赞许性影响大的问题,回答的真实性会打折扣;另外,问卷法由于往往选取大样本,对人力和财力也是不小的考验。如果研究者过分地、单一地依赖问卷的数据,会得出有偏的结论。

量表法与问卷法相同,只是使用的研究工具一般为标准化的测验。行动者视角研究群体性事件涉及众多对行动者心理因素的研究,因此量表法也是常使用的方法。如,要分析行动者的人格特征与参与群体性事件行动的关系,则需要使用量表法来测量行动者的人格特征。(www.xing528.com)

由于量表法所使用的工具是标准化了的测验,因此其突出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准确。但是量表法也有显著的缺点,不但对操作者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还会遇到亚文化适用性问题;另外,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而言,普通民众的大样本测量,在具体实施的场地、程序等方面都很难达到标准测验的要求。目前在群体性事件还没有使用量表法的研究。

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通信或电话采访的方式,了解研究对象心理倾向或反应的方法。访谈法针对特定的目的,有一整套设计和实施原则。访谈法可分为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结构性访谈是由研究者事先设计好问题及可能的答案,访谈中按问题的次序提问,被访者一般是选择设计好的答案之一。若访谈中涉及部分开放式问题,让被访者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即半结构化访谈。调查法中的访谈与质性研究中的访谈稍有区别。在质性研究中,访谈一般是无结构、半结构、部分结构的开放式深度访谈,也就是一般不使用访问表格和规定好的访问程序,对访问对象的反应不做限定。访问虽然是按一定目的进行,但访问的内容、顺序等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机动性。采取这种访谈形式,更有助于了解被访谈者真实的想法,更有可能了解到研究者事先没有想到的一些问题。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两种访谈法相互补充使用,可促进研究者更好地解读群体性事件。就访谈方式而言,可以采用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焦点访谈(也称群体访谈)、前后访谈等。

访谈法的优点是灵活、适用范围广泛;缺点是访谈结果的会聚、编码和处理分析过程非常复杂、容易受访谈者主观影响且费时费力。目前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虽然访谈法使用很普遍,但很少研究仅单一使用访谈法,而是与调查法等配合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