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录音/录像法在《翻译心理学》中的应用

录音/录像法在《翻译心理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录音/录像确实具备了笔记/日记所没有的优势和特点。这使貌似客观的录音、录像法变得并不那么客观。

录音/录像法在《翻译心理学》中的应用

3.3.7 录音/录像法

笔记/日记法是定性研究中较为方便、传统的数据收集的方法,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被调查者的说话速度和说话质量、调查者的书写速度、调查环境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研究者的现场笔记的质量及日后日记的内容质量。这反映了现场共时笔记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因此,在定性研究中,除笔记/日记法以外的另一个常用的数据收集的方法就是录音、录像法。这两种方法所具备的技术使它们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把目标数据资料真实、永远地记录下来,供研究者日后分析使用。

有人把录音、录像的优点分别作了归纳性的总结,指出录音的优点是“把语调、口气、声质等细微变化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而且可以反复地放几遍,以供多人同时分析。录像不仅把有声部分录下来,而且把无声的身体活动,周围物体等都录制下来,也可以反复放映,供多人同时分析。转成文字材料时也不用去拼命回忆谁讲了什么,当事人干了什么,这些都在带子上……”。由此可见,录音/录像确实具备了笔记/日记所没有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两者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如造成被调查者的紧张心理和造作、非自然行为等。这使貌似客观的录音、录像法变得并不那么客观。

其次,将录音/录像的内容转成文字材料又是一件耗时、耗力的艰苦工作,一个小时的音像材料研究者通常要花数倍小时的时间才能把它们转换成文字,这就是外语界常说的“transcribe”(资料转写)工作。这种转写工作通常又是有所取舍的,但取舍内容有时也难判定,取多了则会增加研究者的工作量,取少了又会失去某些(日后认为)重要的信息。概而言之,我们认为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研究者的转写内容以多为宜,这会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潜在的有用数据。(www.xing528.com)

录音/录像对从事翻译心理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日益成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媒介工具,例如,在使用观察、访谈、口头报告等研究方法时研究者会不同程度地使用录音或录像,这样不仅能避免遗漏有关研究对象执行某些任务时的各种信息,而且便于研究者了解、记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且其对数据的使用和分析可不受时间、空间、次数等的限制。例如,设想做一个有关笔译思维理解过程的认知研究,研究者便可通过录音记录下被试的“有声思维”,然后通过转写(transcription)获得有关译者在线思维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可被研究者用来观察、探索有关译者翻译策略、源语理解和目的语生成过程等诸多领域。录像资料除了其所特有的优势外,还可用来弥补录音资料的不足,例如,研究者可通过对被试翻译实况(如眼神、停顿、更改、画线、标符号等)的录像,观察和探索被试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如观察其皱眉、画问号或画底线)、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翻译思维的发展(如观察其对原译的更改等)。当然,译者翻译所暴露的外在结果与其内部的思维过程或步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意味着录像(也含录音)所记录下的只是被试的外在行为和结果,当遇到“内快外慢”(即想的多,做的少或说的少)的被试的时候,录像、录音的缺陷自然凸现,这时研究者有必要使用(共时或延时)访谈来弥补录像、录音的不足,以期获得更为真实、全面的“心理”数据。

以上是定性研究中较多使用的研究方法或数据收集的办法。实事求是地说,任何一种方法虽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方法的特点、用处和优势,但是,方法使用中的交叉、互补也是定性研究中的常见现象,上面列举的录音/录像和访谈的综合使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例证。再如,访谈和笔记、问卷和(事后)访谈、观察和笔记(或录音)、口头报告和录音(或录像)的同时使用业已成为研究者司空见惯的做法了。由此可见,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还取决于研究课题的特性、研究环境的特点、研究者的科研条件以及研究者自身的使用兴趣等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