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分析

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时期,宁波市的国际科技合作呈上升趋势,但主要还是以政府以及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进行科研合作。宁波的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更加开放的形象,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国际科技合作中。

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以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与配置为主要职能的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升科技实力的共同选择。宁波作为一座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沿海港口城市,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符合宁波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对宁波市科技能力和经济活力的提升,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及国际化城市形象的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发展轨迹

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以1999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2003年宁波市科技局首次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立项为分界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78-1998年)

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最初起始于科技人员的一般往来。1993年,宁波市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把科教发展作为“四大突破”(对外开放、港口开发、科教发展、城市化建设)之一。此后宁波市主要拓展了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这一时期的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还是零星的散落在各个层面,并以政府推动为主。

2.起步阶段(1999—2002年)

1999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也开始不断向前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逐步活跃,如开展“海内外百名博士宁波科技行”活动、“宁波一亚琛经济技术合作研讨会”、“留美博士企业家合工作项目洽谈会”、“中日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活动。在这一时期,宁波市的国际科技合作呈上升趋势,但主要还是以政府以及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进行科研合作。

3.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一至今)

2003年宁波市科技局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立项,这可看作是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举措。从2005年开始,宁波国际科技合作立项项目增长迅速,2005年立项项目3项,2006年增长到12项,2007年增长到31项。宁波的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更加开放的形象,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国际科技合作中。

(二)合作模式

1.产学研合作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企业通过借助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采取技术转让、共同开发和合作入股等方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这一合作模式中,国内,尤其是区域内的参与高校,对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宁波赛艇车业有限公司与浙江万里学院和波兰华沙理工大学三方之间搭建起合作关系,通过借助两所高校共同建立的中波中心的技术优势,共同研发节能型、小排量、低污染、能源多元化的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组建“食品制造新技术联合研究所”,合作研究的杨梅加工科技成果,获得国际同行最权威专家的认可,之后海通食品以与江南大学的合作为基础,又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建立了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2.平台辐射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宁波市在市场、环境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与国际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以此为中心展开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并充分发挥科技辐射作用,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国际科技合作。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为“浙江中欧环保技术中心”,它由德国不来梅大学、宁波大学和宁波元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通过引进国际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在宁波市成立新型环保技术研发基地,并通过该平台引进项目。这样不但降低了技术引进成本,同时基于国内技术研发部分,中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了合作研发的层次。

3.海外“借脑”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人才、技术、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企业通过走出国门,在国外设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吸引国际智力和科技资源为我所用。如:海天集团2005年通过收购德国纽伦堡的一家同类企业后,依托该企业原有的技术力量组建了海天德国技术研究院,依托当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力量开发新型号、新款式的产品,为国内的企业总部提供技术和设计。海外“借脑”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派送优秀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等知识。如:自2004年以来,宁波市合计选派20余名进修生赴日参加JICA进修,其中2008年选派了10人(全国合计134人),充分利用日本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的资源,加强对宁波各行业包括农业、工业、节能、环保、医疗保健公共卫生领域技术骨干的培养。研修人员回国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

4.团队引进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团队引进的办法,引进国外人才团队,形成国际合作团队模式。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是从事电磁继电器研究、开发和大批量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过二十几年努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继电器研发、生产基地之一。在国际科技合作初期,该公司通过技术引进,逐步与日方建立起沟通交流柒道。2001年,成功收购了日本两家企业并引进四条日本自动生产线,聘用日本专家,研发生产通信用的第三代DIL及SMT继电器(单稳及双稳),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开发、生产第三代通信用的继电器的厂家。

5.中介带动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利用中介机构、会展和网站等专业平台的信息、渠道等优势,寻找国际科技合作伙伴。这种中介带动的合作模式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合作中的风险。例如,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借助意大利米兰等地的专业中介机构,引进了国外优秀设计管理人才,并与国外优秀同行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6.贸易推动模式

企业在开展一般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在技术上存在不足,并且发现了能弥补自己不足的潜在合作单位,一旦双方达成合作的意愿,那么双方就建立起国际科技合作关系。这一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物色合作伙伴的过程较长,成本较高,但是这种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将比较稳定。宁波韵升集团在贸易往来中,注重收集先进技术信息,购买了国外的一种磁性材料专利使用权,建立起国际科技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外方定期派技术人员给韵升指导,韵升也不断选派技术骨干到合作方去学习技术。

(三)主要成效

1.国际科技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增长势头强劲。宁波市自2003年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始立项起,宁波市每年的国际科技合作申报数和立项数就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统计,2007年申报市级国际合作项目45件,立项31件,同比增长158%;补助总额690万元,同比增长213%。组织申报科技部政府间项目7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17件,其中浙江万里学院与德国合作的“极地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获得科技部120万元的经费支持。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宁波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亲自带队赴国外进行考察交流,商谈有关合作事项。近年来宁波市科技局先后组织了多批科技系统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赴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英国、德国、埃及、南非、巴西、意大利、波兰等国进行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的科技合作项目洽谈。截至2007年12月底宁波已与英国诺丁汉市、德国亚琛市、法国鲁昂市、美国威尔明顿市等24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为宁波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大院大所成为国际科技合作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本市高校、研究机构逐步成长,高校、研究机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万里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兵科院、材料所等为主的高校群体和研究机构,是宁波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中心,也是先进科技的集聚中心,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人才、科技、人脉等多方面优势,它们一方面从国外吸纳先进技术、幅射和带动本市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帮助宁波市获取更多的国际科技资源。经过多年努力,宁波本市的大院大所已经成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力量,在2003年到2007年间,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的立项项目中,以大院大所为主要承担单位的立项数占了绝大部分。

3.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日趋活跃

从宁波市科技局立项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数量来看,企业承担的比例并不航但从对企业的调研情况看,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请程序的不了解,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门槛估计过高,或者由于觉得申请过程比较复杂与费时、补助又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并没有申请政府的资助,也就是说,国际科技合作立项数还不能说明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活跃程度。

事实上,随着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蓬勃发展,宁波市企业对外科技合作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的舞台上逐步活跃。国际科技合作已从简单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引进,逐步转向引进技术、合资经营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而发展到共同研究、联合开发和境外投资等,并向更加深入的跨国设立R&D机构等方向发展。虽然国际科技合作的形式仍以人员交流、信息资料交流、技术咨询和培训为主,但是,合作研究、合作技术开发和合建研发机构等形式也占相当的比例,三者总计达到22.6%。

(一)面临机遇

1.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十余年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超39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超8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670亿美元。

宁波相继荣获“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品牌之都”和“中国塑机之都”等荣誉称号,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08年,宁波再次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通过了国家文明城市的复查,可以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2.创新型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自宁波市政府提出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导战略以来,以自主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理念逐步得到落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07年底,宁波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6家;全市专利授权量从2002年的3414件增加到2007年的88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从78件增加到293件。年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位。有“中国名牌”产品61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对国际科技合作依赖性程度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内在动力增强。

3.“开放强市”建设不断深化

宁波是个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外贸易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07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65.09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达到122.7%,出口依存度为83.1%,外贸结构竞争力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每4个宁波人中,就有1人的就业与外贸息息相关。

宁波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目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一批工业产业园区与工业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已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热土。

“开放强市”的建设,为国际科技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影响(www.xing528.com)

这次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危机是一个强制性的优胜劣汰过程,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升级。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的一些公司为了渡过难关,纷纷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市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趁机收购国外优质企业的部分业务,特别是那些具有核心技术的业务。同时,也可以加快与国外优秀企业的合作步伐,通过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

(二)面临挑战

1.资金需求的挑战

从政府投入来看,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投入到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的经费较少。

从企业自身投入来看,在企业研发投入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企业都不可能投入大量经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只有海天、韵升等少数大中型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投入较大。

另外,第三方的科技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2.人才瓶颈突破的挑战

从宁波市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人才队伍来看,人才瓶颈已成为当前制约国际科技合作开展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大量缺乏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科技合作“游戏规则”的管理骨干。政府机关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人才队伍,缺乏国际科技合作管理经验,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企业家也缺乏国际科技合作的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科技资源及知识产权意识,同时对他们来讲语言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能与合作方平等开展技术合作的技术骨干也是严重不足。宁波传统制造业与一般对外贸易业的发展,没有培养起一批懂技术、懂语言的技术骨干队伍。正是高素质人才的缺失,限制了宁波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步伐。

3.平台载体建设的挑战

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宁波市现有科技服务中介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信息库存量低,缺乏对大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以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科技经纪机构和科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体制创新的挑战

地方性国际科技合作涉及科技、经济活动的广泛领域,其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科技局等主管部门的工作外,还与外事办人事局、教育局、外经贸委及各产业部门的有关工作密切相关。目前,宁波市各系统、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配合,各自为政现象突出,也没有建立一个沟通全市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网络系统,难以取得对外科技经济活动的规模效益。此外,多部门管理将造成考察重复、技术引进重复、项目合作重复等事件的发生,导致资源的浪费。因而,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体制的创新势在必行

5.政策环境的挑战

目前宁波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科技合作的开展,但却还未出台专门针对科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自身在高度开放环境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现有政策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因素,例如,现行的税收优惠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而对技术落后、急需进行技术更新的中小企业缺少支持。

(一)加大国际科技合作的要素支撑

1.增加资金投入

在对宁波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在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经费不足、合作成本高、合作风险大与缺乏合作渠道。在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需提供的支持中,资金支持企业最为渴望

2007年,宁波市共安排市本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3项,同比增长175%,支持经费355万元,当年,宁波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4.2亿元,国际科技合作经费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仅为0.85%,远远低于美国(4.7%)、德国(8%)和印度(6%)等国的比例。政府对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而且,政府的支持对提升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信心非常有帮助。因此,政府应逐年增加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投入,逐步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经费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

2.强化人才保障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其落脚点在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科技合作能力,而人才建设是能力建设的核心。

一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管理队伍建设。在对县(市)、区科技局人员的专题访谈中,大家认为,人手不足和缺乏国际科技合作的专业知识是影响国际科技合作推进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对兄弟城市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沈阳和大连科技局均已专门设立了国际合作处,配备专门人员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而宁波仅成立对外科技合作处,将国内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项工作来推进,人员力量投入略显不足。然而,由于受编制数限制,短期内要增加人员配备难度较大,因此,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管理队伍建设,重点应加强对各级各类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语言的培训、国际合作知识的培训等,逐步建立起一支索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国际科技合作人员队伍,这对宁波国际科技合作的推进非常重要。

二是实施“企业家国际科技合作素质提升工程”。企业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意识与能力,往往决定着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程度,因此,推进企业的国际科技合作,应重点提升企业家的国际科技合作素养。可通过开设国际科技合作专题培训班等方式,逐步提升企业家国际科技合作的专项素质,包括国际文化、国际管理、国际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是“筑巢引凤”,集聚高层次人才。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研发机构、知名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合作机构,包括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搭建各类人才引进的承载平台,以实现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与效果。

3.加强政策推动

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科技合作的延伸,是科技合作在对象上、空间上的扩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内科技合作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国际科技合作比国内科技合作更加复杂,不仅有语言沟通上的差异,而且还有文化背景上的不同,甚至可能涉及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因此,政府应该制定有别于推动国内科技合作的政策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宁波应考虑适时制定国际科技合作的专项政策,一要整合现有散布在不同部门的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二要制定鼓励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政策,在资金投入、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提高宁波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能力,推动科技项目合作、科技人才引进、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如构建重大项目的“绿色通道”政策,对符合进入“绿色通道”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以引进技术进行创新的知识产权项目,政府将对其从引进到实施的全过程实行跟踪服务、专项管理等一系列便捷、高效的服务和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绿色通道”运行机制,从而促进科技合作项目的高效运转。

(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建设

1.实施中介“BIE工程”

大力实施“BIE工程”,不仅要培育本地的科技中介,也要引进、聘请国内外的专业科技中介,营造生态式的科技中介产业发展氛围。

(1)大力培育(Breed)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涉外科技中介机构,发挥其在技术转移、需求调查、知识产权服务、法律咨询和外事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服务。特别是要整合区域内外资源,建设高层次的涉外科技中介机构。

(2)大力引进(Introduce)服务于先进技术转移的相关国内外科技合作中介机构。国内外科技合作中介机构,对国外的技术市场、产品市场等较为了解,引入高层次的国内外科技合作机构到甬设立分支机构,能快速推动宁波国际科技合作步伐,帮助宁波企业“借船出海”。同时,在引进的过程中,要加强本土化建设。

(3)积极聘请(Engage)国外具有较强实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我服务。实力较强的国外科技中介机构,对行业内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比较了解,对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比较熟悉,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咨询服务,能帮助客户在短时期内找到理想的国际科技合作伙伴。

2.多方面拓展合作渠道

在利用已有“宁波高交会”等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合作渠道,逐步编织起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如在国外设立科技“桥头堡”,支持技术输人与输出,为宁波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服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经济开发中心,通过中心输出技术,占领市场。由宁波市承建的国家级援外项目如贝宁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心,为宁波外经贸企业开拓新市场、寻找新买家提供了契机。在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友好城市,设立科技情报咨询中心,及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为宁波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准确快捷的技术信息服务。

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外交官等外交资源,搭建合作舞台。深圳在科技部合作司的支持下,策划和组织“科技外交官高交会之行”、“科技外交官与企业家圆桌会议”等活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值得借鉴。

(三)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系统集成

当前宁波国际科技合作层次整体上偏低,技术输出几乎没有,合作的偶然性明显,随机性强,缺乏规划。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与质量,需要对国际科技合作进行规划,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引导,把零散、单一的项目合作、信息交流转变为人才、技术、资本的系统合作,从偶然性合作为主到逐步增加战略合作的成分,进而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水平。

2005年,无锡市在其国家高新区内成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园,合作园以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国际研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为主要功能,在三年多时间里,已先后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的“海归”人员及产学研、外资研发机构57家,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42人、硕士及高级工程师116人。2007年11月,成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已成为功能完备、特色明显、具有示范效应的国际合作专业园区。

借鉴无锡在其国家高新区内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园经验,依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区和留学生创业园区等,适时考虑建立宁波国际科技合作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形成“信息—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形式,使宁波的国际科技合作能够实现以点带面,迅速地迈上一个新台阶。

(市科技局 张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