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试通过对《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的设例分析进行说明。《大学语文》属于大学本科教学中的通识课程,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其实,只要教师善于开动脑筋、敢于实践,互动式教学法一样可以在《大学语文》的大课堂中实施。而运用这种互动教学法,不但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较好地达到使学生听懂并掌握的教学目的。

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大学的大课堂“动”起来——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白延庆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本科大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所持观点包括五个方面:将互动教学与课堂考勤相结合;将互动教学与课堂知识复习相结合;将互动教学与课堂知识预习相结合;将互动教学与课堂知识讨论相结合;将互动教学与解决课文问题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法

长期以来,如何对大学本科大课堂实施教学,一直是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些从事大学大课堂教学的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困惑之一是如何使课堂的气氛不沉闷,如何使大课堂教学像小课堂一样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众多,师生互动不好组织,不好实施。不好组织不是不能组织。学生人数众多确实是实施互动教学的一大障碍,但如果运用得法,互动教学在大学的大课堂上,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以下,试通过对《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的设例分析进行说明。

《大学语文》属于大学本科教学中的通识课程,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有这么多学生听课,教师用“互动式”方法不好组织教学。所以上这种大课的教师一般放弃使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宁愿“满堂灌”。其实,只要教师善于开动脑筋、敢于实践,互动式教学法一样可以在《大学语文》的大课堂中实施。

至少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实施:

第一,可以将互动教学与课堂考勤相结合。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大学本科大课堂的考勤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任课教师的难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逐个点名,必将占去大量时间,而选择部分同学抽查,又很难避免同学之间相互替代答“到”。由于大课堂学生众多,教师很难认识其中的每一个同学,所以即便同学之间相互替代答“到”,教师也难于发现。将互动式教学与课堂考勤相互结合,就可以较好避免这种情况。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抽查点名前,先向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几分钟准备,随后开始点名。点名前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点到谁,谁在座位上答“到”,如果需要谁回答问题,就请谁起立回答,回答的结果记入学生平时成绩。这样一来,学生一般就不会代替别人答“到”了。因为这种情况下替别人答“到”将冒风险:一旦自己替别人答了“到”,当教师要求回答问题时,等于自己也在替别人回答问题。回答得好,成绩是别人的;回答不好,自己不但丢丑,事后还可能受到被替代同学埋怨,得不偿失。另外,接下来教师还可能点到代答人的名字,当真的点到时,该如何处置?面对这一系列被动处境,学生之间相互替代答“到”的情况一般就可以避免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将考勤点名与课堂提问相结合,会引起学生对所提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会对问题积极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师生互动,一举多得。 (www.xing528.com)

第二,将互动教学与课堂知识复习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开始上课时,教师先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听课笔记(从第一次课开始至本次课之前的所有笔记),随后,教师就笔记上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请学生回答。回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回答,一种是被动回答。主动回答是学生主动举手回答;被动回答是教师点名回答,点到谁,谁起立回答。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回答,教师都在学生成绩册上做记录,记入平时成绩。记录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主动回答与被动回答成绩有所区别,鼓励主动回答。凡是主动回答,不管答案如何,都将得到良好以上成绩。如果主动回答的答案是错的,教师应随即纠正。纠正方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亲自纠正,一是由其他同学纠正。最好使用第二种方式。如此,可以促进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新的发言机会。运用这种互动教学法的最大好处是,教师在每次课上都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及时检查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在没有使用这种互动教学方法时,教师可能以为自己讲授的知识学生会自觉掌握。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实践,教师会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当今有些大学生很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授课秩序很好,学生听课认真,很容易使教师产生错觉,以为自己讲授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实际上,听懂了和掌握了是不同的两回事。听懂常常是即时性的,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并且需要不间断地巩固。听懂只是掌握的前提和基础,却不是掌握本身。学生一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时常把听懂当成掌握了。而运用这种互动教学法,不但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较好地达到使学生听懂并掌握的教学目的。

第三,将互动教学与课前预习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下次课堂上要讲授的课文篇目,教师在本次授课即将结束时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告知学生,下次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检查的方式是让同学介绍将要讲授课文的大致内容。比如,某高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是《伤逝》,第二课是《超人》,教师在讲完第一课以后,布置学生预习第二课内容。《超人》是冰心写的一篇小说。下次课,教师在讲授这篇小说前,先让学生介绍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教师点到谁,就由谁介绍,其他同学须认真聆听。因为,在该同学介绍过程中,教师可能随时让他停下来,让其他同学接着介绍。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互动法,即在一个同学介绍完以后,让另一个同学对于这个同学的介绍进行点评、补充或修正。如此,教师可以把所有听课同学都带入互动状态,使所有同学都参加进来。结果不但从授课一开始就避免了大课堂“满堂灌”式的沉闷,实现了大课堂教学的互动,还抽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还节省了教师授课时间,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这样做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从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肯定比被动听课印象深刻。

第四,将互动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比如,在讲述冰心的小说《超人》时,由于事先让学生进行了阅读预习,上课一开始,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你是否喜欢这篇小说?请说明理由。”随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时,有的同学会说自己喜欢这篇小说,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爱心;有的同学会说自己不喜欢,因为这篇小说的一些细节描写不真实。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讨论可能非常热烈,连平时不爱发言的一些女同学可能都会因为情绪受到感染而参加进来。这样讨论的结果,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可以使这篇小说的优点和不足十分鲜明地凸现出来,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再比如,对于沈尹默的诗《月夜》的讲授。对于该诗主题的分析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进行,该诗只有四句:“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柱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按照教材提示,这首诗的主题表现了“五四”时期的“独立”精神。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原作和学习提示以后,可以提出问题:“你们从诗中能够感到‘独立’精神吗?”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能够,有的则可能认为不能,只是感到了孤独,认为全诗表达的是一种孤独感。如果真有同学表达了这种观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全诗的最后一句“却没有靠着”进行深入解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同学们就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共识:诗人写的是“却没有靠着”,而不是“却没能靠着”,如果是后者,那表达的是一种孤独感,而诗人写的是前者,所以本诗的主题是“独立”而不是“孤独”。再比如,对于臧克家《老马》的讲述,教师在介绍作者情况时,可以重点介绍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写作手法的继承,讲究“炼句”和“诗眼”,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老马》一诗是否讲究了‘炼句’,是否有‘诗眼’,如果有,用得好不好?”随后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该诗有两处用了“诗眼”,第一处用得相当好,第二处用得不好。第一处是第三句:“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其中的“扣”字就是“诗眼”;第二处是第七句:“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其中的“飘”字是“诗眼”,但这个“飘”字用得不好,力度不够。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观点,会马上站起来反驳,认为这个“飘”字用得相当好,理解这个字,一定要变换角度,不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理解,而是从“老马”的角度来理解。在重压下的老马,神志已经模糊,这时鞭影在它面前,它的感觉就应该是“飘”的感觉。在这种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介绍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即“形象大于思想”。学生会即刻掌握,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会变得十分开阔和丰富。

这种互动式的讨论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两次课,而应该贯穿《大学语文》大课堂教学始终。每一次课,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设想,如此,每一次课都会是生动的,都会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便到了下课时间。

第五,互动教学与解决课文问题相结合。上文中提到的沈尹默的《月夜》,某高校教材中的这一课,在介绍作者时只提到一句:他曾“任北平大学校长”。按照既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接下来应该由教师对这句话作出解释,向学生讲明历史上的“北平大学”是怎么回事,和今天的“北京大学”是什么关系。但是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完全可以不这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效果比“满堂灌”好得多。因为学生不但参加了进来,而且当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相关知识以后,会很有成就感,同时,对于这个问题的印象会非常深刻。教师如果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等于同时还节省了课上时间,一举多得。这些效果,都是“满堂灌”教学方式所无法得到的。在讲述这一课时,如果教师事先进行了布置,下一次上课时,肯定就会有同学拿来有关“北平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材料,而且可能会相当丰富详实。教师可以从中择出最具代表性材料,请同学给大家朗读,效果会非常好。对于梁遇春的《猫狗》的讲述也是同样。某高校教材对于梁遇春生平的解释,只是用了一排数字: 1904-1932。这会引起一些同学注意,有的同学可能会提问:梁遇春的寿命为什么如此短?若是按照“满堂灌”教学方法,就该由教师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准备不充分,很可能陷入被动、尴尬局面,而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则完全不同。教师可以向一些同学布置作业,要求他们下次课来回答这个问题。到时这些同学会拿来有关梁遇春比较详细的生平材料。由此,同学们不但了解了关于梁遇春的生平情况、其英年早逝的原因,同时还可能了解到他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运用这种互动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可以大大拓展《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功能。用这种方法施教,不仅是在传授语文知识,而且是在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基础能力。查阅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这不正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最基础能力吗?在《大学语文》课堂上,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如果能够培养这种能力,对于广大学生来讲,实在是一种“节外生枝”的巨大收获。

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法在大学大课堂上进行实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把教学的内容伸延拓展到课堂以外,由此,可以养成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常常是在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开设,因此运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法的意义更加重大。一个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不正是应该在其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吗?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大课堂中,以及在大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大课堂中,都值得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