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安佛教论文及概要:长安佛典与佛学

长安佛教论文及概要:长安佛典与佛学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佛教学者编撰的著作中,“论衡”类的著作可以说是最早产生的一类。

长安佛教论文及概要:长安佛典与佛学

第二节 “论衡”类著作

“论衡”一词本来自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总集名,王充自己对《论衡》的解释是论衡者,论之平也。[11]论衡者,所以诠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12]王充的《论衡》是论战性很强的文集,多通过假想的对话和辩论来展开论述。唐代道宣著《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后智升补撰《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虽按道宣立意:今以天竺胥徒,声华久隔,震旦张葛,交论寔系,故商确由来,铨衡叙列,笔削芜滥,披图藻镜,总会聚之,号曰《佛道论衡》,[13]侧重于佛教传入之后在中土所进行的佛道之间的争辩,但从正面立论的话,可以借用“论衡”这一名称来指代相当于“护法”之类的著作。(www.xing528.com)

中国佛教学者编撰的著作中,“论衡”类的著作可以说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早在汉末的《牟子理惑论》中,就对早期的道教进行了论辩和批判,对佛教进行了最早的理论说明和辩护。南朝梁代僧祐所编撰的十四卷《弘明集》、唐代道宣所编三十卷《广弘明集》中都收录了大量的此类作品,但前者所选几乎全为南朝作品,后者的许多著作则很难视作信史。此外,彦琮在唐代撰六卷本《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唐法琳撰《辨正论》八卷等,都是此类著作的专集和专述。这里笔者不去考察长安历史上一系列同皇权政治有关的诸多兴佛、灭佛事件本身,而去关注一些带有理论色彩的辩论,诸如和夷夏之辩相关的佛教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佛教与中国传统伦理是否相悖问题,佛教是否有助于社会教化问题等,即便对于佛道二家的辩论也不予以过多关注。以上这些问题,从侧面可以反映出社会对佛教的看法,以及佛教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