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负鼠装死:动物伪装绝技,持续15分钟

负鼠装死:动物伪装绝技,持续15分钟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负鼠装死负鼠是美洲唯一的有袋类动物,外形像老鼠,尖嘴尖腮,满脸胡子,是夜行杂食性动物。负鼠是哺乳动物中最擅长伪装的。近年来,生理学家测定了负鼠的生物电流以后,证实负鼠确实会装死。这有力地证明了负鼠确实是在装死,而不是受惊吓而昏迷。野鸭装死,大约可以持续15分钟。

负鼠装死:动物伪装绝技,持续15分钟

负鼠装死

负鼠是美洲唯一的有袋类动物,外形像老鼠,尖嘴尖腮,满脸胡子,是夜行杂食性动物。初生的小负鼠长不到2厘米,发育不全,要在妈妈的袋囊中紧紧衔住妈妈的乳头生活两个月后,小负鼠才离开“袋子”,爬到妈妈背上,相互用尾巴缠着不放。妈妈背驮着孩子,爬树觅食,同出同进。

负鼠是哺乳动物中最擅长伪装的。它遇到大动物时会装模作样,龇牙咧嘴地发出咝咝叫声,将敌害吓跑。当情况危急而没法逃逸的时候,它还会横躺下来装死:四脚朝天,两眼直瞪,嘴巴半露,双唇后缩,牙齿龇咧,活像一副僵死的模样。猛兽过来,看到是一具死尸,没了兴趣,掉头走了。几分钟后,它居然“复活”了。

关于动物装死现象,长时期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动物装死,是种伪装,也是种“智力”,是动物受到自己的意志控制的。也有人说,佯死躺下的行为是动物受到外界惊吓后奇物生理反应:心跳减慢,出现几分钟到几小时的休克。(www.xing528.com)

近年来,生理学家测定了负鼠的生物电流以后,证实负鼠确实会装死。生理学家将负鼠装死时发出的脑电波记录下来,同负鼠正常生活(如吃食、活动、睡眠)时发出的脑电波记录相互比较,结果发现负鼠装死时的脑电波和处在酣睡和麻醉状态下的脑电波完全不同,此时的脑电波表明其大脑处在高度紧张工作状态。这有力地证明了负鼠确实是在装死,而不是受惊吓而昏迷。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装死术”居然在鸟类中也有发现。有种野鸭,常常遭到赤狐袭击,且多从侧面或背后而来。野鸭为了活命,总是想方设法逃避赤狐。有时候,野鸭发觉了身后的赤狐后并不逃跑,反会车转身体,面对赤狐冲击。那时候,赤狐并不马上猎取“自投罗网”的食物,却装出一副善良的姿态,缓缓地后退。显然,它是在选择进攻的时机。不一会儿,赤狐向野鸭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野鸭见势不妙,正想溜走,却无法脱身了。于是它立即躺倒在地上,两只翅膀紧贴身体,双足笔直地露在后面,假装死去。野鸭装死,大约可以持续15分钟。赤狐误以为野鸭真的死了,就不去咬它,最多轻轻地碰它一下就离开了。在野外,赤狐会用前爪在附近挖掘一个浅浅的土穴,用鼻尖将野鸭的“尸体”推进穴中,盖上薄土,扬长而去。赤狐离开后,装死的野鸭就慢慢地拱起身躯,头部钻出泥土。当它发现赤狐已走,就竭尽全力,迅速冲出土层,展翅飞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